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石恩澤 深圳報道
具身智能機器人競逐浪潮中,位于深圳南山的帕西尼感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PaXiniTech)選擇了一條差異化路徑。
該公司宣布,聚焦機器人“雙手”觸覺,以實現感知革命。
帕西尼聯合創始人兼COO聶相如表示,人類70%的物理交互依賴雙手,而指尖觸覺可感知法向力、摩擦力、多維力、材質、溫度、滑動等15個維度的信息,遠超單一力學傳感器。
帕西尼的目標是,構建“觸覺感知操作系統”。通過“觸覺感知硬件平臺+觸覺多模態數據集+具身智能模型”的軟硬件協同,成為機器人行業的“觸覺基礎設施”。同時,以“整機”集成進入工業場景,改寫自動化產線流程。
近期,帕西尼機器人還在向深圳地鐵等場景突破。
“四指+相機”,工業場景的“最優解”
在機器人行業普遍追求“仿人化”的潮流下,帕西尼的靈巧手卻選擇了“四指”這一看似“不完美”的設計。
這一設計并非妥協,而是基于對工業抓取動作的深度解構。帕西尼COO聶相如告訴記者,85%的場景僅需四指即可完成,而減少一指直接降低20%硬件成本。
基于以上發現,帕西尼推翻原有五指方案,轉而開發四指結構。而這一決策在后續市場開展上面,也大幅降低了企業采購成本,加速了帕西尼向工業市場滲透。
區別于業內普遍采用的獨立視覺模塊,帕西尼在手掌心嵌入微型攝像頭,形成“觸覺反饋+視覺二次確認”的雙保險。該設計不僅解決機械臂自遮擋難題,更有望衍生出革命性應用——在物流場景中,靈巧手可直接完成貨品掃碼,替代傳統掃碼槍設備。這一創新已吸引多家物流企業洽談合作,未來或引發倉儲設備鏈的連鎖變革。
在核心技術上,帕西尼主研發的ITPU多維觸覺傳感技術,打破了傳統觸覺傳感器感知維度單一、一致性差、耐久性與可靠性不足、價格昂貴、易用性差等諸多長期發展桎梏,行業內率先實現多維陣列力感知及材質、溫度、紋理等多物理屬性解析。
值得一提的是,在工業的耐磨性和長壽命特性上,帕西尼針對工業端的高強度作業需求,手部的耐久性經過300萬次抓取測試后仍可保持功能性能不衰減,這使其在生產線上可持續工作多年,大幅降低維護和更換成本。
在產品布局方面,帕西尼也展現出對工業市場的深刻理解。帕西尼的靈巧手可針對不同需求提供不同性能版本,以滿足不同場景里多元化的需求。
目前,帕西尼的靈巧手已進入量產階段。為了更好地服務市場,帕西尼正在積極與供應鏈企業合作,優化成本控制,并計劃在未來進一步提升產能,以滿足全球市場需求。
從工業到地鐵,建立標準化場景“數據飛輪”
從靈巧手產品設計中可以看出,帕西尼選擇工業場景作為突破口。在整機研發上,帕西尼依舊瞄準工業。
源于對行業痛點的考量。聶相如表示,工業應用場景標準化程度較高,相比家庭、服務業等更易實現規模化應用。因此,他們現階段,把家庭場景視為L5級別的最高難度場景。
值得一提的是,家庭場景的難點在于泛化性高,如家具擺放的多樣性、家庭成員的個性化需求等,這些都需要機器人達到更高級的感知和適應能力。而機器人若想在感知上更加進行,最重要的一點是,數據訓練上要堆量。
為解決這個問題,帕西尼決定以“整機集成”來開路。相較于消費級場景的復雜性和數據噪聲,工業里的標準化產線是訓練AI模型的“數據金礦”。這將為后續帕西尼觸覺感知大模型的優化提供數據“養料”。
因此,聶相如在采訪中表示,帕西尼做整機不僅是技術能力的展示,更是獲取下游解決方案訂單的“信任狀”。
此外,工業場景具有剛需性,尤其是汽車廠等客戶,非常愿意為降本付費。而這也讓帕西尼獲得了產業資本的支持。在A+輪融資中,帕西尼也獲得了汽車領域與能源領域資本的青睞。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方的支持下,今年3月帕西尼人形機器人TORA-ONE在地鐵場景里出現了,化身地鐵安檢員。
對于進軍地鐵場景,聶相如表示,地鐵中的安檢場景其實也屬于較為“標準化”的場景,因為安檢員是分步驟來操作的。除了地鐵場景,帕西尼還正在與相關方探討如何往養老等非結構化環境中拓展,形成“數據越用越多,模型越用越強”的飛輪效應。
在多個場景加持下,這家企業或許將率先打開“感知即服務”的新市場——從工廠流水線到地鐵安檢口,一雙懂得“觸摸”的機器之手,正在重新定義自動化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