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是發掘數據要素價值的重要議題。不過,在實際中,不少企業仍面臨數據認知不足及數字化基礎薄弱等挑戰。為幫助企業破除數據要素價值認知壁壘,3月27日,在水暖衛浴等行業制造企業聚集的廣東省江門市開平市,2025年廣東省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主場系列活動之一的廣州數據交易所數據科普公益大講堂暨“產業面對面”活動順利舉辦,推動數據資產管理理念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
活動中,來自廣州數據交易所的專家圍繞數據價值洞察和資產管理實踐,詳細講解了數據要素市場的政策背景、資源價值創造路徑、交易流程及數據產品開發應用等內容,并結合案例展示如何將數據轉化為資產,為企業提升效益提供思路和方法。中國電信廣東分公司相關負責人則強調了數據治理、可信流通和價值共創的重要性,展示了可信數據空間在促進數據共享、提升金融服務、優化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實際成效,突出其在推動數字經濟創新中的關鍵作用。
“我們擁有哪些數據?如何合法合規地使用這些數據?如何保護數據安全?”廣東新拓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榮華指出,這些是傳統制造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常見的困惑。目前開平市多數中小企業對信息化和數字化的認知仍顯不足,且對數據價值的理解較為模糊。馮榮華觀察道,實際工作中的數據收集通常由一線員工負責。因缺乏數字化技術優化生產的認知,員工往往會將數據收集和處理視為額外的工作負擔。也有部分員工認為數字化系統是管理層的監督工具,這使得員工難以建立起對數字化工具的認同感和信任感。此外,由于部分企業的信息化程度僅限于將線下工作搬到線上,難以展示數據與生產效益之間的直接關系,因此對數字化轉型持觀望態度。
破除企業數據資產價值認知壁壘,普及數據要素知識,是推動傳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開平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副局長劉曉文強調,此次數據科普公益大講堂旨在提高企業及公眾對數據安全和可信數據空間的認識,鼓勵企業積極探索數據資源開發與利用,提升數據治理能力。
廣州數據交易所相關負責人同樣認為,開展科普公益大講堂能積極發揮“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通過向社會普及更多數據科學知識,提升社會各界對數據的認知,讓更多人認識數據、了解數據,推動科普教育與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推動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