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生育力保護聯盟暨早發乳腺癌防治與生育健康工程在京啟動

2025年03月31日 11:03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閆碩
共同建設腫瘤患者生育力保護平臺。

3月29日,由中國癌癥基金會、北京乳腺病防治學會、瓊海博鰲腫瘤創新研究院聯合主辦,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承辦的2025腫瘤健康管理大會暨健康中國癌癥防治首席專家論壇在京召開。會上同步開展腫瘤生育力保護聯盟暨早發乳腺癌防治與生育健康工程啟動儀式,該聯盟匯聚腫瘤科、生殖科、心理科等跨學科頂尖專家,聯動醫療、科研、公益及媒體等多方力量。啟動會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徐兵河出席,并由聯盟發起人之一,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馬飛教授宣讀《腫瘤患者生育力保護倡議》,旨在為腫瘤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生育力保護支持和生命質量提升,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惡性腫瘤防治方案。

腫瘤生育力保護聯盟暨早發乳腺癌防治與生育健康工程正式啟動

腫瘤生育力保護聯盟成立,共建生育力保護平臺

國家癌癥中心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新發乳腺癌病例達35.72萬例,位居女性癌癥發病率第二位。相比美國,中國年輕乳腺癌比例更高且發病呈上升趨勢,且中位發病年齡提前15歲左右。年輕乳腺癌患者由于發病時年齡尚輕,超過50%年輕患者有主觀生育需求,但妊娠率僅不到5%。而在抗腫瘤治療時,腫瘤患者需要直面化療、放療對卵巢功能的不可逆損傷,我國治療規范性與國際先進水平也存在顯著差距,患者治療需求與生育的沖突亟待系統性破局。 

《健康中國行動——癌癥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明確提出要強化癌癥患者全周期健康管理。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作出專題部署,強調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中指出,要營造全社會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圍。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徐兵河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徐兵河院士指出,年輕乳腺癌患者的生育力保護絕非單純的技術命題,而是關乎國家人口安全、家庭幸福與社會公平的民生工程。生存與生育這一矛盾不僅威脅個體生命尊嚴,更折射出人口發展支持體系的深層挑戰。

為響應國家 “2030 健康中國戰略”,推動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探索具有中國特色惡性腫瘤防治方案。由腫瘤科、生殖科、婦科、產科、心理科、放射科、超聲科等多個專業領域的頂尖專家,在喬杰院士、徐兵河院士等權威專家的倡導下共同發起成立腫瘤患者生育力保護聯盟,聯合專業機構、公益組織、高等院校、科研單位、企業、媒體,共同建設腫瘤患者生育力保護平臺。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馬飛教授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馬飛教授指出:要在全國層面建立一個腫瘤學科與生殖學科共同協作聯動的聯盟機制。通過強化科技創新引領,讓腫瘤學、人工智能、組學技術的突破為腫瘤防治提供全新可能;建立腫瘤診療相關數據庫,為國家政策制定和學科發展提供方向;深化全周期管理的實踐,從以疾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構建覆蓋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模式,倡導腫瘤患者生育力保護“越早越好、再晚不晚” 的理念。通過“全方位提升、全周期促進 ”為人民健康服務。

作為聯盟的核心行動,“早發乳腺癌防治與生育健康工程”也在會上同步啟航。這項工程將聚焦學術、公眾、患者三方協同,未來將持續開展相關學術和公益活動,依托腫瘤生育力保護聯盟、媒體機構和患者組織構建科普防治網,以乳腺癌作為首個試點癌種,未來針對整體年輕腫瘤患者,推動形成癌癥早診早篩和生育力保護重要性的科普宣傳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社會性支持性網絡。

多學科協作保護腫瘤患者生育力

腫瘤患者的生育力保護是一項橫跨腫瘤學、生殖醫學、心理學及遺傳學等多學科的系統性工程,其診療決策直接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與生命延續。腫瘤生育力聯盟倡導的多學科診療模式(MDT)在腫瘤生育力保護中的核心價值在于構建跨學科的診療體系,為腫瘤患者提供全周期個性化的診療方案。

在健康中國戰略下,腫瘤生育學成為連接患者生命長度和生命質量的橋梁,多學科專家在跨界醫咖秀——腫瘤生育學訪談環節,就腫瘤生育力保護與在場媒體進行了分享和討論。特別是在乳腺癌治療領域,因其在中國的高發率以及在腫瘤領域取得的巨大進展,成為腫瘤生育力保護項目的首個試點癌種。旨在通過多學科綜合診療,提高患者的生存機會和生活質量,同時解決人口問題和生育問題,以支持國家可持續發展。

跨界醫咖秀——腫瘤生育學訪談

江蘇省人民醫院副院長殷詠梅教授指出: 作為綜合性醫院和婦幼保健院, 我院承擔著雙重職責, 通過參與發起腫瘤生育力保護聯盟,引入多學科專家和資源,在加強患者全面治療服務能力的同時提升科研能力,在構建友好型醫院方面發揮表率作用,也為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貢獻江蘇力量。

西安交通大學張淑群院長表示: 腫瘤生育學的跨界合作, 是踐行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有益嘗試, 打破學科壁壘形成了腫瘤生殖和婦幼健康的研究體系, 符合現代醫療向健康管理轉型的趨勢,無疑將極大地提升患者的生命質量。

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腫瘤中心呂錚教授則建議:從外科角度, 要對年輕女性患者在早期治療中就進行生育保護觀念教育。同時,建立應急機制和聯絡機制,以便迅速聯系生育專家,避免長時間等待,及時探討手術前后的治療策略。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醫師方儀教授表示:從外科大夫的角度講,要對年輕女性的生育保護做出觀念上的改變,認識到生育保護的重要性,并在前期治療中向患者灌輸這一理念。同時,建立應急機制和聯絡機制,以便迅速聯系生育專家,避免長時間等待。探討手術前后的治療策略,如是否提前進行卵巢功能抑制,以及手術過程中是否可以同時進行卵巢組織保存,減少患者手術次數。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嚴杰教授表示: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顯著提高后,面臨著生殖需求,今天我們大家在一起探討從腫瘤外科到腫瘤內科銜接落地,為患者各種生命支持的提供更加人性化服務。

關注早發乳腺癌患者生育需求,共建共享生育友好型社會

在醫學和公共衛生領域,不僅需要內部的努力,還需要政府、專業界、媒體和公眾共同關注生育健康與腫瘤防治。希望通過規范化的診療質量控制,從早發現和防治乳腺癌開始,作為試點癌腫,推動腫瘤生物學的發展,并進一步擴展到兒童青少年的實體腫瘤、血液腫瘤等。強調將生育健康納入腫瘤健康素養提升行動,通過早育來降低乳腺癌等疾病的風險,提高公眾對腫瘤健康和生育健康的意識。用一系列的活動和倡議,希望社會各界共同推動健康事業,為實現更健康的未來共同努力。

未來在“健康中國”戰略指引下,醫療機構、科研團隊、公益組織、患者社群及媒體平臺將形成合力,共破腫瘤患者生育力保護難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杰院士、李蓉院長、嚴杰教授、宋雪凝、趙捷等專家領導也將在全國建立針對腫瘤患者的生育力保護中心,撰寫臨床操作指南。在患者教育層面,全面啟動早發乳腺癌生育力保護科普防治網建設,發揮專業引領作用,在全國范圍內以醫療機構為陣地建設科教中心,開展患者教育和轉診工作。馬飛教授認為,通過創新多元的傳播形式向社會傳遞公益理念勢在必行,由此打消公眾對乳腺癌患者的歧視,為其構建生育友好的支持性環境和社會氛圍。本次活動上,由腫瘤患者主導創作的抗癌主題公益綜藝劇《玫瑰姐的 C 位秀場》就同步啟動,該劇目集結乳腺癌患者群體,通過歌舞劇、話劇、脫口秀、音樂、舞蹈等跨界藝術形式,是重構社會對癌癥患者生存質量的認知的創新嘗試。

乳腺癌患者公益綜藝劇啟動儀式

隨著腫瘤生育力保護聯盟的落地和早發乳腺癌防治與生育健康工程的啟動,標志著我國腫瘤防治從對腫瘤患者的“疾病治療”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轉型。通過跨學科協作、技術創新與社會動員,正逐步構建醫學普惠與人文關懷并重的支持體系,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腫瘤患者生育力保護防治網,為破解腫瘤治療與生育需求的矛盾提供“中國方案”。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欧美A级片在线观免费观看 色妞亚洲欧美在线 | 在线日本道二区免费v | 日本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级片在线播放 | 又爽又高潮的视频国产 | 亚洲欧美高清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