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唐韶葵 上海報道
取消此前2年限售,商品房取得不動產權登記證后即可上市交易;加大青年人剛性購房政策支持;進一步滿足居民置換改善需求......
3月31日,南京市舉行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政策發布會,推出七方面舉措(簡稱“房七條”),涉及取消限售、住房“以舊換新”與房票安置、公積金等層面。具體內容如下:
1. 支持青年剛性購房:引導銀行推出低首付、低息等特色金融產品,降低45歲以下青年購房門檻,各區還能疊加人才房票等政策,南京銀行和江蘇銀行已率先行動。
2. 滿足居民置換改善:優化“以舊換新”,政府、企業補助,金融機構、經紀機構助力,開展“買新助賣舊”,首批1億元補助,按購房合同金額1%發放。
3. 加快被征收群眾安置:庫存商品房納入房票超市,加大金融支持,推行“全城通兌”和“電子房票”。
4. 取消限售:自2025年3月31日起,南京全市商品住房取得不動產權登記證后即可交易。
5. 加大公積金支持:擴大提取范圍至購房人父母、子女,延長支付購房款細則實施期限,擴大按月直付房租范圍。
6. 盤活企業存量資產:加大各類用地再開發力度,增加改善型住宅供給。
7. 提升居住環境品質:用足國家政策,加大資金獎勵,推進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
南京政府后續將繼續協同相關部門,助力居民從“住有所居”邁向“住有宜居”。
據統計,目前已有河南省、東莞、廈門、深圳、重慶、南京等地全面取消住房限售政策。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認為,各地限售政策取消,積極落實“因城施策調減限制性措施”的政策精神,說明二季度的購房相關政策將持續寬松,為房地產市場向好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疊加近期的全國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態勢,以及近期各地地王現象頻出,客觀上這都有助于促進房屋交易市場的活躍,對于鞏固去年四季度以來的止跌回穩,更好促進房屋交易市場回暖向好等都有較為積極的作用。
回顧政策演變與優化進展,南京近幾年在房屋限售、公積金提取政策上確實不斷推陳出新:
2017年5月14日起,南京規定新購住房需取得不動產權證書滿3年才能上市交易。2022年5月,預售商品房限售從辦證滿3年改為合同備案滿3年。2024年11月26日,滿足買房人買新房或二孩多孩家庭有未成年子女條件,二手房可解除3年限售。2025年3月31日,全市取消限售,取得不動產權證書即可交易。
公積金提取方面,2023年12月1日擴大小區加裝電梯提取范圍至職工及配偶雙方父母,還簡化手續。同時延長提取公積金付購房款政策至2025年12月31日,調整存量房提取流程,買方申請資金直入監管賬戶。2024年4月25日,“南京都市圈”取消繳存職工購房地、提取時間限制。如今,“房七條”將提取公積金付首付范圍從購房人及其配偶擴大到父母子女,緩解首付壓力。
此前的3月17日,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70城房價指數顯示,2月份新房價格環比上漲城市共18個,其中南京環比上漲0.5%,繼續領漲全國。綜合中介平臺數據,2月以來,南京二手房價持續筑底,但成交量節節攀升,自春節以來已連續5周上漲。這主要是政策與市場合力的結果。據南京一名投資客透露,目前南京二手房價下行趨勢仍然明顯。
對此,同策研究院研究總監宋紅衛指出,南京“房七條”有其新的政策亮點,比如公積金全家聯合提取做首付,大幅度降低了家庭對于首付支付的壓力,同時,提高了公積金資源配置的效率,既盤活了家庭公積金的使用,也提高了公積金部門的公積金的使用效率,避免大量公積金閑置。南京樓市也進入存量市場,置換需求占主導,取消了限售政策,能夠加快一二手市場的聯動性,加快置換性需求的入市,疊加公積金全家提取做首付,降低了剛需和置換入市的門檻,對于成交量的提升有較大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