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董靜怡 上海報道
3月29日,跨境通寶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跨境通”)發布了其2024年的全年財報。作為國內較早布局跨境電商的企業之一,跨境通近年來卻深陷業績下滑和重整困境。
年報顯示,2024年,跨境通實現總營業收入57.19億元,同比減少13.56%;歸母凈虧損為4.79億元,上年同期虧損968.82萬元,同比擴大了4842.16%,延續了2023年的頹勢。
跨境通在業績預告中表示,其業績變動原因為公司對相關子公司經營狀況及未來經營情況進行分析預測,預計部分子公司存在商譽減值風險,計提商譽減值準備;對公司及子公司資產進行清查和評估,初步測算部分存貨和應收款存在減值跡象,計提減值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跨境通近六年營業收入持續下滑、扣非后凈利潤持續為負。2019年開始,跨境通因為庫存積壓、商譽減值等原因陷入巨額虧損。2021年,由于連續虧損和財務問題,公司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和“其他風險警示”ST。
從早期的褲裝業務轉型跨境電商,再到優壹電商的模式調整,該公司在業務方向上屢次嘗試,但還未能建立起核心競爭力。
進出口業務均下降
年報顯示,報告期內跨境通實現營業收入57.2億元,其中跨境電商進口業務實現營業收入53.3億元,占跨境通營業收入的93.1%;跨境出口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6億元,占跨境通營業收入的6.2%。
進口電商業務實現營業收入53.3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93.1%,2023年度跨境進口電商業務實現營業收入61.0億元,同比下降12.7%,該部分業務收入來自優壹電商,本期收入下降主要原因為優壹電商業務模式發生調整,B2C業務由原來的經銷模式轉為代運營模式。
這一調整雖然意在優化運營效率,但短期內卻嚴重影響了收入規模,且代運營模式的利潤率較低,優壹電商全年凈利潤僅為1.3億元,遠低于其營收貢獻。
出口電商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6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6.2%,2023年度跨境出口實現營業收入4.6億元,同比下降22.6%。本期收入下降主要原因為自營網站推廣投入減少導致銷售收入下降。
其中自營網站(含移動端)實現營業收入3573.9萬元,去年同期實現營業收入1.6億元,暴跌77.6%,反映出公司在自有品牌推廣和市場競爭力上的不足;第三方平臺實現營業收入3.2億元,去年同期實現營業收入3.0億元,同比上升6.5%。
此前,跨境通是以出口業務為主的跨境電商頭部企業,曾全資收購環球易購100%股權。受疫情、資金缺乏、融資受限等因素影響,跨境通經歷業績暴雷,從環球易購低價剝離出來的ZAFUL成了出口業務的主力軍。
比起鋪貨模式,搭建以自有產品品牌ZAFUL為主的自有品牌體系顯然是更適合當下跨境電商市場的業務模式,但其業績在逐年下滑。
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這部分業務實現營業收入6.08億元,凈虧損4.29億元。2022年,營收總額收縮至4.7億元,凈虧損8162.18萬元;2023年營業收入再次收縮,僅為2.05億元,凈虧損8726.02萬元;2024年,營收再度下降到5684.29萬元,凈虧損5783.29萬元。
面臨資金緊張和流量下降的雙重壓力,在競爭激烈的快時尚電商市場中,ZAFUL過去的優勢也難以為繼。報告期內,ZAFUL自營網站注冊用戶數5777萬人,較2024年中期的注冊用戶數5767.1萬人僅有少量增加;月均活躍用戶數4.7萬人,較2024年中期的32.38萬人、2023年末的147.17萬人顯著減少。
9月6日,在投資者交流活動中,公司管理層回答何時扭虧的問題時表示,將以穩健經營為核心策略來開展各項工作,降低固定成本,增加新銷售渠道,創新新業務模式,開拓更高利潤空間。但其未來能否通過這些舉措實現業務復蘇,仍存在極大不確定性。
多重因素疊加
除了業務上的頹勢,資產減值是跨境通2024年虧損擴大的直接原因。
跨境通在業績預告中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業績變動主要原因為:一是預計部分子公司存在商譽減值風險,公司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計提商譽減值準備;二是經初步測算,公司部分存貨和應收款存在減值跡象,基于謹慎性原則,公司對上述可能發生資產減值跡象的資產計提減值準備。
根據年報,2024年,由于商譽、應收款項及存貨減值計提,跨境通資產減值金額為4.7億元,占利潤總額比例為105.5%。該部分費用在過去幾年里一直大幅影響公司的盈利能力。資產減值背后,是公司過去激進擴張策略的反噬。
此外,跨境通的經營質量也令人擔憂。
跨境通的客戶與供應商集中度高。前五大客戶銷售額占年度銷售總額的85.61%,其中客戶A占比高達56.27%;前五大供應商采購額占年度采購總額的97.43%,供應商A占比96.68%。這種高度集中的客戶和供應商結構增加了公司的經營風險。
公司的法律風險也在攀升。2025年3月披露的信息顯示,跨境通及下屬公司新增10項訴訟,涉及金額合計2.36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凈資產的17.47%。這些訴訟包括債權人代位權糾紛、保證合同糾紛等,進一步加劇了公司的財務壓力。
重整的不確定性則成為懸在跨境通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2023年5月,債權人尹杰以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向太原中院申請對跨境通進行重整及預重整備案。然而,截至2025年3月的最新公告,法院仍未作出受理裁定,重整進程懸而未決。
這一不確定性不僅影響公司正常經營,也導致其股票多次因重整預期而劇烈波動,例如2024年底,跨境通曾出現“7天6漲停”的異常行情。若重整最終被受理,跨境通或能通過債務重組改善資產負債結構;但若失敗,公司將面臨破產及退市風險。
綜合來看,跨境通的困境是長期戰略失誤、行業競爭加劇和內部管理問題的集中體現。在重整懸而未決、業績持續虧損、現金流承壓的多重挑戰下,跨境通的轉型之路仍然充滿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