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港股市場醫藥生物板塊持續走高,創新藥、CRO、生物醫療等相關概念領漲。相關ETF方面,截至發稿,港股創新藥ETF(159567)漲超8%,盤中換手率超125%,成交額突破9億元。成分股方面,康方生物、榮昌生物漲超12%,三生制藥、石藥集團、和黃醫藥等多股漲幅居前。
值得關注的是,港股創新藥ETF(159567)近期“吸金效應”較為明顯,近2個交易日(3月28日、31日)累計獲資金凈流入超1.3億元。截至3月31日,港股創新藥ETF(159567)最新流通規模為7.02億元,最新流通份額為5.74億份,均續創歷史新高。
港股創新藥ETF(159567)緊密跟蹤港股通創新藥指數(987018),該指數反映港股通生物科技產業上市公司的運行特征。
消息面上,國資委日前表示,鼓勵國有企業在生物醫藥等領域開展并購重組。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在《民主與法制》周刊發表署名文章表示,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更加突出分類施策,對于新一代移動通信、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海工裝備、電力裝備等優勢領域,推動國有企業加強集群式發展,更好促進產業聚集,提高產業鏈競爭力;對于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等具有發展基礎但未形成競爭優勢的產業,推動國有企業加大布局力度,抓緊迎頭趕上;對于生物醫藥等產業基礎比較薄弱的領域,鼓勵國有企業運用并購重組、股權投資、產業基金等多種方式,加快形成產業影響力。
湘財證券認為,國內創新藥多元支付機制建設持續推進,2025年有望成為政策落地轉折年,首先首版丙類醫保目錄年內推出,其次在完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及近一步支持創新藥政策新舉措有望落地,全鏈條支持創新藥政策持續深化。
國金證券認為,創新藥和部分仿創藥繼續是布局的重中之重,商保目錄政策變化、集采/國談預期落地,以及美國腫瘤會議(AACR和ASCO)數據公布都將繼續帶來后續股價催化機會,關鍵在于尋找個股預期差;與此同時,一季報后景氣度反轉和業績改善也將帶來連鎖藥房、器械、CXO、仿制藥、中藥、醫療服務等左側板塊的個股投資機會,建議積極把握。
(本文機構觀點來自持牌證券機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亦不代表平臺觀點,請投資人獨立判斷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