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3月31日至4月3日),美國“對等關稅”政策沖擊引發全球股市巨震。當地時間4月4日,美股三大股指均跌超5%,這也是美股連續第二個交易日大跌,創下2020年3月以來的最大單周跌幅。其中,道指一周累計重挫7.86%,標普500指數下跌9.08%。納指單周大跌10.02%,并已較去年12月的紀錄高點下跌超過20%,正式進入技術性熊市。
衡量美股波動的“恐慌指數”VIX,當地時間4月4日飆升近51%,創2020年3月以來新高。此外,歐洲主要股指也全線下挫。當地時間周五,德國DAX30指數跌4.95%,英國富時100指數跌4.95%,法國CAC40指數跌4.26%。
與此同時,A股重要股指本周全線錄得下跌。滬指下跌0.28%,深證成指下跌2.28%,創業板指下跌2.95%,北證50指數下跌2.61%、科創50指數下跌1.11%。 可交易A股中,上漲的有2300只,占比42.61%,下跌的3000只。值得注意的是主要熱點降溫,但醫藥板塊迎來連續反彈,黃金、電力兩大板塊表現出較強的抗跌能力。
清明假期后,海外關稅風險持續擾動對A股影響幾何?A股市場開市表現將如何?投資主線有哪些?十大券商策略來了:
投資者加倉情緒有所回暖
本周A股股指震蕩回調,行業資金流向方面,本周有6個行業主力資金凈流入,公用事業行業主力資金凈流入規模居首,該行業本周上漲2.55%,合計凈流入資金11.86億元,其次是商貿零售行業,一周跌幅為0.52%,凈流入資金為4.20億元。
主力資金凈流出的行業有25個,電子行業主力資金凈流出規模居首,一周下跌2.71%,凈流出資金174.35億元,其次是電力設備行業,周跌幅為3.51%,凈流出資金為114.28億元,凈流出資金較多的還有計算機、機械設備、汽車等行業。
下周A股怎么走?
本周十大機構觀點顯示,雖然短期波動不可避免,但中國資產的相對表現仍有韌性。美股大跌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其過去多年蘊含的高估值風險集中釋放。但A股市場當前整體估值不高,周期脆弱性較低,權益資產具備較高投資性價比。
與此同時,在美國對全球范圍加征關稅的情況下,中國有較大的提振內需空間。二季度逆周期增量政策有望發力,A股內需消費板塊防御屬性凸顯,或走出獨立行情。
- 中信證券:市場波動加劇 核心資產將更具優勢
中信證券首席A股策略師裘翔及團隊稱,市場投資者短期將降低風險偏好,但從市場韌性角度看,A股表現或優于其他市場,這主要是由投資者結構決定。短期看,既不能進行利空出盡的定價,也不能放大恐慌下跌的合理性。由于關稅仍存變數,因此預計全球投資者的交易框架仍然是衰退預期交易,以降低風險偏好和等待觀望為主。
中期來看,中信證券認為,關稅政策使美國經濟面臨更大的滯脹風險,也讓美聯儲的對沖政策受到制約,市場從衰退預期交易轉向衰退交易的可能性上升。中信證券建議,投資者可更加左側地聚焦核心資產,隨著更多核心資產解除估值壓制并走出業績拐點,市場將更早地迎來2021年以來最重要的一次風格切換。
- 方正證券:A股有望走出獨立性行情
方正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經濟學家燕翔表示,A股市場有望走出獨立性行情,整體好于全球其他市場表現。這一觀點主要由五大因素支撐。
第一,外需短期雖承壓,但中國經濟向好趨勢不變。一方面,中國企業將繼續保持中長期全球競爭優勢,全球出口或受沖擊但韌性猶強。另一方面,在更加積極的宏觀政策推動下,國內需求有望持續回升,推動中國經濟不斷向好。
第二,A股估值較低,權益資產性價比突出。此次關稅沖擊表觀上是美股大跌的催化劑,更深層次看,是美股過去多年蘊含的高估值風險集中釋放。而A股市場當前整體估值仍處在底部區域,權益資產具有很好的投資性價比。
第三,A股上市公司質量穩步提升,夯實微觀基礎。從企業經營層面看,中國上市公司創新能力近年來大幅提升。從公司治理看,當前監管部門高度重視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優化,加強監管力度,推動上市公司不斷完善公司治理。
第四,分紅回購不斷增加提高投資者回報。近些年A股上市公司對分紅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2024年分紅水平較2010年提升了554%。方正證券預計2025年A股整體分紅金額有望再創歷史新高。
第五,耐心資本持續流入助力市場健康發展。最近幾年耐心資本入市相關政策制度在不斷完善,鼓勵耐心資本加大權益投資的措施不斷落地,預計將為后續A股市場帶來更多增量資金。
- 申萬宏源:短期防御思維占優 長期維持2025年“科技結構牛”判斷
申萬宏源證券表示,在“對等關稅”政策落地后,4月3日A股市場的第一反應是行情有韌性。4月4日海外主要市場繼續大幅調整后,投資者情緒才受到一定影響。“在我們看來,市場的第一反應方向是正確的,只是時機稍早。”申萬宏源稱。
該機構表示,影響市場的長期積極因素仍客觀存在,如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加速,科技創新實現突破等。市場在反映關稅政策沖擊后,后續將迎來一個邊際改善更多的窗口。申萬宏源表示,短期防御思維占優,看好高股息資產、建筑裝飾、耐用消費品、服務消費等方向;長期來看,維持2025年“科技結構牛”判斷,新一輪科技行情啟動需等待關鍵產業催化落地。
- 招商證券:內需消費或是最具韌性的資產
招商證券在4月策略月報中表示,展望4月,市場可能會呈現先抑后揚的走勢。4月下旬開始,穩增長政策進一步落地,而外部沖擊也有望階段性緩解,市場或重新回到上行趨勢并加速上行。風格上,A股將會呈現從防御到進攻,科技消費接續崛起的態勢。
招商證券認為,今年開始財政政策的發力將成為推動消費增速回升的關鍵力量,預計即將到來的年報及一季報中,消費板塊自由現金流拐點和業績邊際改善將會出現。
“在全球不確定性加大和低利率環境下,中國內需消費因估值便宜,且內在價值穩定提升,可成為當前全球資金的避險選擇。精神屬性、適老化、政策支持和小額可選消費是當前消費股重要的選股原則。最終A股尤其是A股內需消費板塊,應該是全球投資在本輪美國關稅沖擊中最具韌性的資產。”招商證券稱。
- 華西證券:中國股市的短期波動或低于海外市場
華西證券策略團隊稱,對于國內經濟而言,若美國關稅政策落地,短期出口或有所承壓,但我國具備制造業全產業鏈優勢。政策方面,二季度以“擴內需”為重點的逆周期增量政策仍有較大的發力空間。
從估值角度看,A股和港股當前仍是全球權益類資產中的“估值洼地”,是全球風險資產的“避風港”。風險溢價指標顯示,當前滬深300風險溢價(ERP)為6.3%,位于近三年76%分位,顯示A股市場配置性價比仍較高。橫向比較來看,截至最新收盤日,A股上證指數和港股恒生指數市盈率(TTM)分別為14倍和10倍,估值明顯低于全球其他主要股市,中國股市的短期波動或低于海外市場,成為風險資產的“避風港”。
- 浙商證券:調整逐步落定后,市場有望重拾升勢
浙商證券發布研報表示,近期的市場調整或持續到4月中旬。但從政策、資金、情緒、題材等因素來看,當前市場的微觀基礎仍然較好,待4月中旬調整逐步落定后,市場有望重拾升勢。配置方面,浙商證券建議投資者繼續關注處于相對低位的券商、保險、銀行、地產和紅利資產。
- 東吳證券:行業視角可關注消費、高端制造等方向
東吳證券策略團隊分析認為,從行業視角看,關稅政策對輕工、紡服、電子、醫藥生物、電力設備、汽車零部件、家電等行業影響較大,公用事業、煤炭等內需主導板塊防御屬性凸顯。
“內需的重要性再度凸顯,我們預計提振消費相關政策仍將陸續出臺。投資者可關注新基建(如數據中心),以及白酒、乳業等防御屬性較強的消費板塊,服務消費,如教育、零售、出行旅游等也值得關注。”東吳證券稱。
回顧2018年至2019年A股表現,自主可控方向走出了獨立行情,因此東吳證券認為,后續半導體設備與材料、芯片、高端制造等分支有望走強。并且,在全球資金風險偏好系統性下修的背景下,避險資產成為資金共識,黃金價格或持續上漲。
- 廣發證券:逆周期政策調節力度或加強
廣發證券策略團隊表示,后續國內逆周期政策調節力度或加強,此外,政策層面還將加快新質生產力發展,推進科技進步。因此,在短期計價風險沖擊之后,A股可能逐步開始交易逆周期政策調節、科技自主可控等預期。結構上,廣發證券看好服務消費、生育養老、AI產業鏈、端側產業鏈等板塊。
- 長城證券:A股行業配置關注三條主線
長城證券預計,后續針對擴張內需的政策有望陸續出臺。另外,4月份是A股上市公司年報披露的時間窗口,在業績增速的基礎上,投資者應該同時考慮業績的成色。
因此在A股行業配置思路方面,長城證券建議關注三條主線:業績增速較好且業務針對內需的板塊;行業有突破且行業趨勢不受出口情況影響的板塊;在不確定性上升的時期表現穩健的紅利板塊。AI產業鏈方面,該機構認為產業中長期上升趨勢不變,但近期行業或缺乏催化因素。
- 華金證券:短期均衡配置價值和成長
華金證券策略團隊認為,關稅政策、美股大幅調整等外部擾動因素短期對A股有一定影響,但國內政策和流動性方面的積極因素將支撐A股表現偏強,擴內需、提振消費等穩增長政策有望進一步出臺和落實。
短期華金證券建議均衡配置價值板塊和部分科技成長股。內需相關的大金融、公用事業、建筑、商貿零售等行業短期值得關注;中期來看,調整較充分、估值性價比較高的成長行業可逢低配置。
本文綜合自券商研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數據寶
(聲明:所有資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