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2日在白宮簽署關于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宣布美國對貿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準關稅”,并對某些貿易伙伴征收更高關稅。
清明假期后,海外關稅風險持續擾動對A股影響幾何?投資主線有哪些?一文速覽六大券商策略。
“可能是一次性沖擊”
信達策略樊繼拓團隊認為,美國的對等關稅政策,對全球經濟政治格局影響較大,但對A股指數可能會是一次性沖擊。A股牛市是股市政策和估值周期、房地產去杠桿周期、各行業去產能周期的共同作用的結果。出口的影響或沒有想象得那么大。關稅沖擊會拉長始于去年10月以來震蕩的時間,大概率不會直接終結牛市。
對于未來1個月,信達策略建議配置:銀行鋼鐵建筑(海外經濟敏感性低、國內政策敏感高和低PB修復) > 地產消費(國內穩增長力量估計還會繼續發力)> 港股互聯網(海外波動加大,中國資產配置意愿上升)。
多家券商推薦紅利、低估值資產
興證策略張啟堯團隊指出,對于后續的應對,一方面,內需消費、自主可控等作為中長期促進經濟動能切換和短期托底政策的發力結合點,有望成為市場聚焦的方向。另一方面,面對可能持續和反復的全球貿易談判,短期仍需做好應對不確定性的準備,持倉可階段性向低波紅利、低位績優等方向傾斜。
華創策略姚佩團隊建議關注紅利低波:銀行、水電、高速、港口等;紅利質量:食飲(白酒、乳品、啤酒)、家電(空調、冰洗)、有色金屬(工業金屬)等。關注內循環(醫藥、食飲、商貿零售等)和國產替代(半導體、醫療器械、工業軟件、新材料等),適當規避海外收入高占比的電子、電新、機械等行業。
廣發策略劉晨明團隊指出,回到市場,在短期全球risk off(此時紅利有超額,比如水電、出版)之后,A股可能逐步開始交易國內增加逆周期調節力度、科技立國自主可控、中美談判等預期。結構上,圍繞對沖關稅的手段出發,梳理投資機會,可能包括:財政對沖(服務消費、生育養老、性價比消費);科技立國(國內云大廠產業鏈、端側產業鏈、軍工電子);外需突圍(歐洲、一帶一路等)。
民生策略牟一凌團隊指出,在破壞階段,投資者可以進行積極“防御”:第一,受益于內需對沖的消費板塊(食品、乳制品、啤酒、彩妝、服飾、定制家居等),也包括受益于反制的農林牧漁、酒店餐飲;第二,純粹的低估值資產(銀行、保險)、紅利中的煤炭因反制受益。在全球經濟秩序重塑的過程中,“美國是最重要的終端需求”這一全球共識會被打破,“兩個太陽”下的需求和供給將會重建,推薦:資源品(黃金、銅、鋁以及部分小金屬鈷,銻,鍺等)、資本品(工程機械、鋼鐵、自動化設備等)。
看好內需消費
招商策略張夏團隊指出,在不確定性加大和低利率環境下,中國內需消費因前期滯漲估值便宜預期低且內在價值穩定提升,可成為當前全球資金的避險選擇。精神屬性、適老化、政策支持和小額可選消費是當前消費股重要的選股原則。除了A股消費,恒生消費指數也值得重點關注。A股除了消費,農產品、軍工和自主可控也是可以重點關注的選擇方向。最終A股尤其是A股內需消費應該是全球投資在本輪美國關稅沖擊中最具韌性的資產。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