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上午,全球外匯市場風云突變。
衡量美元對六種主要貨幣的美元指數(DXY)一度跌破100心理關口,最低觸及99.66點,創2023年7月以來新低。截至發稿,該指數雖回升至100.40點,但仍較開盤下跌0.5.2%,周內累計跌幅達2.5%。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向南財快訊記者分析指出,本輪美元急跌背后是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深度焦慮,市場仍在押注美聯儲多次降息。
華泰證券最新研報也認為, 特朗普對等關稅朝令夕改,以及之前對哥倫比亞、加拿大、墨西哥等關稅政策的隨機性,都可能明顯降低美國政策的公信力。同時,美國壓降經常項目順差和增加全球貿易壁壘的必然結果是美元的需求下降以及資本流入美元的動力下降。
華泰證券表示,特朗普反復拉動關稅“手風琴”,雖然短期對市場風險偏好產生提振,但中長期不改,甚至可能加劇全球資產配置“去美元”的動力。其“維持對美元資產估值相對壓縮,美國‘例外論’溢價逐步消弭的判斷。”
市場反應也驗證了資本逃離趨勢。
據新華財經報道,4月10日晚間,美國勞工統計局公布了3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報告。其顯示,美國3月CPI同比增長2.4%,較上月2.8%水平顯著回落,創半年低位,低于市場預估的2.6%;3月CPI環比下降0.1%,創2020年5月以來最低水平,大幅低于市場預估(增長0.1%),前值為增長0.2%。
但通脹的超預期降溫,未壓倒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擔憂情緒。4月10日美股遭遇"黑色星期四",道瓊斯指數大跌1014.79點,納指重挫4.31%,標普500指數下跌3.46%。美債市場同步異動,30年期國債收益率飆升12個基點至4.86%,反映投資者對長期通脹失控的擔憂。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前財長已發出預警。據新華社報道,美國前財長耶倫在4月10日表示,美國新一屆政府的經濟政策是她所見過的“最嚴重的自我傷害”行為,加征關稅等政策背景下,美國經濟陷入衰退風險已經上升。
此番表態與部分美國學者的研判形成共振,據環球網報道,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高級研究學者愛德華·菲什曼以及同樣來自該中心的高級研究學者高塔姆·賈恩和理查德·奈菲,在他們合著的文章中警告,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可能無法承受美國將經濟實力武器化,美國政府如今的做法可能“廢黜”美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