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 id="cyqm8"><nav id="cyqm8"></nav></rp>
    <b id="cyqm8"></b><b id="cyqm8"><u id="cyqm8"><tbody id="cyqm8"></tbody></u></b><big id="cyqm8"><b id="cyqm8"></b></big>
    <u id="cyqm8"><tbody id="cyqm8"></tbody></u>
  • <table id="cyqm8"></table>

  • <dd id="cyqm8"><input id="cyqm8"></input></dd>

    市場保守了?居民搶購大額存單 上市公司購買存款類產品大增

    2023年02月10日 05:00   21世紀經濟報道   吳霜

    盡管去年11月開始的債市風波已經過去兩月有余,但投資虧損的“傷痛”依舊籠罩在投資者心頭。在做投資決策時,個人和機構投資者不約而同地投向了穩定收益產品的懷抱。

    在居民端,大額存單“一單難求”,攤余成本法估值產品快速售罄;在企業端,資金管理時選擇存款類產品比例急劇攀升,銀行理財則被大幅壓降。

    居民理財求穩心切

    經歷了去年年底的理財暴跌,部分居民依舊傾向于犧牲潛在收益的高收益機會將資產配置于穩健的理財產品中。

    據招商證券統計,去年11月至12月,債市持續調整,疊加股市下跌,理財產品破凈率大幅提升,12月20日創歷史新高,破凈率達22.7%。此外,一季度也因股債雙殺,理財公司公募理財產品破凈率也在3月中旬達到階段性高點16.4%。

    居民對收益穩定的追逐從頻頻售罄的大額存單中可以管窺一斑。

    記者調查發現,由于過于火爆,大額存單的利率已經失去了吸引力,走向較低區間。農業銀行APP顯示,目前在售的大額存單,周期在一個月到六個月不等,已無更長周期的產品,20萬起存,利率在1.60%到1.80%區間。中國銀行APP顯示的大額存單種類較多,均為20萬起存,存續期在1個月到36個月不等,利率最高為三年期3.1%,其次為兩年期2.5%,1年期2%,半年期1.8%。記者依次點開發現,所有產品均已售罄。建設銀行則是將部分產品的購買起點金額提高到了50萬。

    在實際操作中,部分銀行也在提高購買門檻。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走訪了解,深圳某國有大行理財經理稱,現在大額存單還是比較搶手,大額存單確實門檻提高了,從以前20萬提高到30萬。

    除了大額存單外,部分理財產品的發行趨勢也表現出居民對穩健理財的需求攀升,理財公司和基金公司對理財產品的設計一定程度上是在追隨居民理財偏好。

    去年是資管新規的元年,理財公司在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的大旗的號召下,一度實現新發行的所有理財產品均為凈值化產品,即采用市值法估值,而對攤余成本法估值避之不及。在發現居民對收益波動的敏感度依舊較高,對虧損的接受度也保持較低水平后,理財公司又開始主推攤余成本法估值和混合估值的產品。

    上周,招商、易方達、富國、鵬華、南方5家基金公司各發行一只混合估值法債券基金。5只產品均為封閉式基金,封閉期在1年至30個月不等。這些基金的資產中,采用攤余成本法估值的債券資產不低于基金資產凈值的50%,采用交易策略并以市價法估值的債券資產不低于基金資產凈值的20%;基金可投資可轉換債券及可交換債券,比例不高于基金資產總值的10%。

    近期,工銀理財、平安理財、興業理財、浦銀理財等理財公司相繼推出旗下首只混合估值法理財產品。從這類產品募集資金的速度可以看出居民對穩健的需求之盛。

    以工銀理財的恒睿睿益固收增強封閉式理財產品為例,該產品的募集期僅1月12日至18日6個工作日,A、B份額共計劃募集30億元,其中,A份額初始計劃發行量20億元,B份額10億元,已按期募集完畢,于1月19日成立。該產品期限511天,采用混合估值法,產品投向的60%-80%固收資產以持有到期為投資目標,采用攤余成本法估值;20%-40%資產以靈活交易為投資目標,采用市值法估值。

    需要注意的是,“攤余成本法”和“混合估值”產品能夠部分緩解投資者由市場波動導致的陣痛,為部分求穩投資者提供了多樣化的投資選擇,但由于攤余成本法計算的資產對封閉期和流動性有更加嚴格要求,也部分犧牲了博取更高收益的可能。

    上市公司購買理財資金腰斬銀行理財僅占比3.4%

    除居民理財外,上市公司今年年初在理財上也呈現出一定的保守趨勢。

    Wind數據顯示,從年初開始到2月9日,A股上市公司已經發布了583條理財產品購買公告;在此期間,共有362家上市公司認購了理財產品。

    整體來看,今年上市公司對于閑置資金的理財選擇呈現出三大趨勢:一是選擇投資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數量和投資于理財的資金總量都大幅下降,約是去年的一半。

    截至2月9日,今年以來累計有362家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總計持有1101只理財產品,認購金額合計862.02億元。而在2022年同期,即2022年1月1日至2月9日,累計有609家上市公司購買2212只理財產品,總計金額達到了1699.89億元。

    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上市企業去年整體盈利表現不佳,閑置資金較少;另一方面,在今年經濟發展向好的預期下,公司會選擇將資金投入到再生產過程中,而減少對金融產品的投資。

    第二,保本類產品比例大幅上升,結構性存款雖然一直是公司理財的主流選擇,但今年更受歡迎;此外存款類產品的比例也有所上升。

    今年1月1日至2月9日上市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中,結構性存款占比最高,合計金額為625.93億元,占比72.79%;其他利率更低的理財類型主要為存款和定期存款,合計金額分別為56.28億元和31.18億元,分別占比6.54%和3.63%。而去年同期,保本的理財產品也是主流,但占比相對較低:存款80.98億元,占比4.76%;定期存款35.46億元,占比2.09%;結構性存款1142.70億元,占比67.22%;通知存款48.75億元,占比2.87%。

    第三,整體回避高風險產品,具體表現就是銀行理財產品的比例大幅下降。由于新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大多為凈值化產品,不保本保息,雖然企業大多會選擇風險較低的現金管理類或固收類產品,但仍有損失本金的風險。

    今年年初至今,相對風險較高的銀行理財總額為29.28億元,占比3.40%;券商理財51.19億元,占比5.95%。而在去年同期,對風險較高的理財產品配置比例還是相對較高的,比如銀行理財規??傆?21.32億元,占比13.02%;券商理財116.16億元,占比6.83%;信托25.74億元。

    去年12月,部分上市公司公布了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到期贖回的公告。記者隨機查閱的20份上市公司去年理財的年化投資收益均在在1%左右。例如,寧波旭升集團的公告顯示,去年公司投資并收回的本金共計18.37億元,實際收益共計1982.79萬元,年化收益率1.08%。據公告,上機數控的年化收益率為0.69%;有友食品的年化收益率為0.56%;華立股份的年化收益為0.74%。

    由于去年銀行理財的虧損,也有上市公司購買的銀行理財到期后凈虧損。冰川網絡的公告顯示,其購買的1.5億“廣發銀行幸福理財幸福添利1個月周期型理財計劃第1期”到期后虧損40.98萬元。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rp id="cyqm8"><nav id="cyqm8"></nav></rp>
    <b id="cyqm8"></b><b id="cyqm8"><u id="cyqm8"><tbody id="cyqm8"></tbody></u></b><big id="cyqm8"><b id="cyqm8"></b></big>
    <u id="cyqm8"><tbody id="cyqm8"></tbody></u>
  • <table id="cyqm8"></table>

  • <dd id="cyqm8"><input id="cyqm8"></input></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