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偉澤 香港報道
9月11日-9月12日,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合辦的第九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在會展中心舉行。
在“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香港國際仲裁中心秘書長劉煦婷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表示,由于“一帶一路”倡議所帶來的貿易增長等原因,近年來國際仲裁領域的重心逐漸從歐美轉向亞洲,中國在國際仲裁領域的話語權得到提升,國際仲裁的多樣性也因此增加。
劉煦婷指出,以香港國際仲裁中心為例,過去十年,中心處理的仲裁案中,有超過210個案件的當事雙方涉及中國內地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涉及超過30個司法管轄區。
劉煦婷表示,商貿合作避免不了出現爭議,而仲裁就是解決相關爭議的其中一種方式。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項目一般涉及大量的資金,同時包括不同的法律地區。在此情況下,良好的爭議解決機制,可以讓投資者對“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項目投資更有信心。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支持香港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劉煦婷認為,香港在國際仲裁領域的發展具有優勢。香港擁有健全、高效且透明的法律制度,所采用的是國際商貿領域熟悉的普通法制度;同時,香港也擁有眾多法律專業人士,包括超過13000名執業律師及執業大律師,以及數量可觀的注冊外地律師,這為在香港營商的企業提供國際化的服務和幫助。
劉熙婷進一步表示,與祖國的聯系也是香港在國際仲裁領域的優勢之一,香港與內地簽署了很多民商事司法互助安排,可以更好地執行仲裁裁決。
2024年1月29日,《內地民商事判決(相互強制執行)條例》(第645章)(《條例》)和《關于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認可和執行民商事案件判決的安排》(《民商事安排》)正式生效。在《民商事安排》的新機制下,當事人可減少或免除就同一爭議在內地和香港的法院分別提出訴訟的需要,降低重復訴訟可能導致的法律風險、費用和時間成本。
談到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在國際仲裁領域的競爭,劉煦婷表示,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并不是競爭關系,雙方在仲裁領域各有特點,各有優勢。由于國際仲裁領域重心開始向亞洲轉移,亞洲對于國際仲裁的需求量增加,在同一個區域擁有兩個優秀的仲裁地有利于該地區的國際仲裁發展。
據悉,成立于1985年的香港國際仲裁中心是全球三大首選仲裁機構之一,自1997年起成為香港仲裁的法定指定機構,累計已處理超過1.1萬宗仲裁案件。劉熙婷表示,未來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將會緊貼用戶需求,不斷提升仲裁的效率以及透明度,以更好地服務中國內地以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企業。
以下為對話實錄:
香港國際仲裁發展具有優勢
《21世紀》:“十四五”規劃中提到明確支持香港建設亞太地區國際法律和爭議解決中心。你認為在國際仲裁領域,香港有哪些優勢?
劉煦婷:我簡單從三個方面進行概述。首先,我認為香港擁有一個非常健全、高效且透明的法律體系。“一國兩制”對于香港而言,是一項重要優勢,因為香港是中國唯一實行普通法的地區,這是香港的獨特之處。此外,我們的《仲裁條例》是依據《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示范法》(UNCITRAL Model Law)制定的,與國際慣例接軌。除此之外,香港與內地簽署了眾多民商事司法互助安排,包括仲裁裁決的執行,這也是香港的一大優勢。
其次,香港的法院對仲裁給予了高度支持,并且尊重仲裁協議,這對于推動香港成為國際爭議解決中心至關重要。除此之外,香港作為一個開放的經濟體,其法律市場同樣非常開放。除了本地律師,內地及海外律師也可以在香港執業,既可擔任仲裁律師,也可擔任仲裁員,這對香港的仲裁行業發展至關重要。
最后,由于我所在的機構是一家仲裁機構,我認為仲裁機構在推動政策和仲裁案件辦理方面,亦發揮著關鍵作用,對香港仲裁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1世紀》:你如何看待中國香港在國際仲裁領域與新加坡之間的競爭?
劉煦婷:從我的角度來看,中國香港與新加坡并非所謂的競爭關系?;仡欉^去十年,亞洲的仲裁行業發展迅猛,許多原本在歐美解決的案件如今轉移到了亞洲。全球對國際仲裁的需求十分旺盛,擁有兩個或更多的優秀仲裁地實際上對于區域的仲裁發展是一件好事。我認為新加坡與中國香港各具特色與優勢,彼此之間更多的是互相學習。這種良性競爭將推動仲裁行業不斷進步與創新。
《21世紀》:你認為香港在國際仲裁領域目前面臨哪些挑戰?
劉煦婷:我認為,香港所面臨的挑戰與新加坡及其他仲裁地在許多方面具有相似性。首先,仲裁中心要維護自身的中立性和獨立性,這是其獲得信任的基石。同時,許多用戶對仲裁案件處理的效率也有著較高要求。此外,隨著科技等領域的迅速發展,仲裁中心如何有效應對這些新趨勢,提升仲裁銷量,這也是當事人十分關注的問題。在這些方面,香港與其他仲裁地一樣,都需要保持關注并不斷提升應對能力。
《21世紀》:國際商貿一般涉及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在面對不同的法律體系時,國際仲裁一般應該如何解決這些爭議?
劉煦婷:所謂的國際仲裁,涉及很多不同的法律體系和不同的管轄區。處理這些爭議的第一步是當事人選擇一個支持仲裁的仲裁地,例如香港。在香港國際仲裁中心的案件中,香港是最受歡迎的仲裁地。其次是選擇一個仲裁機構和一套成熟的仲裁規則,這對于整個程序的推進至關重要。關鍵的第三步是仲裁庭的組成,這通常由雙方當事人各自委任一個仲裁員,然后這兩個仲裁員嘗試共同選定一個首席仲裁員。如果無法達成一致,則由仲裁機構代為委任。
高質量的國際仲裁能夠改善“一帶一路”營商環境
《21世紀》:你認為高質量的國際仲裁對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商貿發展有什么幫助?
劉煦婷:良好的爭議解決機制至關重要,因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項目通常是長期合作,涉及大量資金和多個不同法律區域。盡管機遇眾多,但爭議在所難免。因此,一個具有確定性且雙方當事人都有信心的爭議解決機制,對于“一帶一路”倡議的長遠發展至關重要,能夠改善營商環境,增強投資者對新項目,尤其是基礎設施項目的信心。
《21世紀》:除了香港國際仲裁中心,中國香港和全球其他地方還有著很多不同的仲裁機構。這些不同的仲裁機構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劉煦婷:不同的仲裁機構之間是通力合作的關系。亞洲地區在仲裁領域的發展非常迅速。中國內地的仲裁機構表現亮眼,市場廣闊,資源豐富,人才眾多。不同市場的仲裁機構各有特色,有很多機會給我們在行業內去交流各自的一些經驗。例如,香港在5月舉辦了ICCA(國際商事仲裁理事會大會),吸引了1400多名參與者,許多仲裁機構參與了此次大會。這樣的活動展示了我們的仲裁機構之間如何相互合作,共同推動國際仲裁的發展。
《21世紀》:不同的仲裁機構在處理案件時有哪些不同?
劉煦婷:不同仲裁機構其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一些區別。以“港仲”(香港國際仲裁中心)為例,它采取“light touch case administration”,即“輕管理”,盡量讓當事人去制定他們認為適合自己情況的仲裁程序。有些機構可能會在仲裁裁決出來后進行一個正式的審查過程,但港仲比較關注效率,因此并沒有這個步驟。港仲要盡快把仲裁裁決發給當事人。在仲裁員收費方面,有些機構可能按照爭議標的來收費,而港仲的收費則有彈性選擇,當事人可以用小時費率或者按照爭議標的金額來決定仲裁員的收費,這也體現了“輕度管理”。
中國在國際仲裁領域話語權得到提升
《21世紀》: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
劉煦婷: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香港國際仲裁中心處理了很多涉及內地企業的案件,很多時候是國企。香港仲裁對于處理與中國內地相關的案件有非常豐富的經驗。過去十年,我們大概有超過210個案件涉及其中一方是內地當事人,另一方來自“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涉及的法律區域超過30個。在行業方面,港仲特別是在建筑工程、基建項目、金融等領域的爭議解決有經驗。
《21世紀》: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的國際仲裁目前有什么樣的趨勢?
劉煦婷:近十年的趨勢來看,以前歐洲、北美地區是國際仲裁的重心,但可能受“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現在有更多仲裁發展逐漸轉移到了亞洲這邊,近些年來國際仲裁領域的重心逐漸從歐美轉向亞洲,中國在國際仲裁領域的話語權得到提升,國際仲裁的多樣性也因此得到增加。
策劃:于曉娜
記者:張偉澤
監制:朱麗娜
編輯:和佳 朱麗娜
設計:黃丹虹
視頻制作:袁思杰
出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實習生龔媛媛、溫博宇、陳賴知幸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