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孔海麗 北京報道
強勢推出 “地表最強”全息AR眼鏡的扎克伯格,在熱搜上待了好幾天,也讓Meta在激烈的“AI硬件之戰”中,暫時領先一個身位。
燒了50億美元、單機成本高達1萬美元的全息AR眼鏡Orion,作為扎克伯格“元宇宙+AI”版圖的一個利器,打開了AI硬件落地的想象空間。
實際上,可穿戴設備在摸索中前行數年,本輪AI熱潮,才算真正觸及了行業的技術動脈。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曾表示:“AI技術的普及將深刻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耳機和智能眼鏡將成為AI硬件的兩個重點領域?!?/p>
未來智能CTO王松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所有布局AI耳機或智能硬件賽道的公司,本質上還是在押注下一代人機交互變革的機會。“我認為在電池和芯片出現突破性進展之前,手機仍然會是最重要的計算平臺,但手機也有無法實現的功能,這是留給穿戴式AI硬件的機會。”
千億級市場
Mark Weiser(普適計算之父)曾在1999年提出,影響最深遠的技術是那些能融入生活細節的技術。對于基于芯片的信息技術,他認為Wearable Device(可穿戴設備)是個人計算設備的必由之路。
對于Wearable Device的終極答案,業界存在三種標準,即訪問設備的難易程度、壓縮和傳遞信息的能力以及重量。
在這三種標準和Mark Weiser理念的指引下,業界共同認為,或許耳機、眼鏡是最具希望的Wearable Device雛形,前者輕量、后者信息密度更大。
王松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穿戴式AI硬件未來發展的重點包括智能交互與虛擬助理、個性化與場景適應性、小型化和輕量化設計、長時續航與能效優化、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
智能交互與虛擬助理意味著,語音助手、手勢控制、眼動追蹤等交互方式將在穿戴式設備上得到進一步增強,使用戶無需通過物理操作就可以與設備進行自然交互。這將大幅提升設備的易用性,并讓AI虛擬助理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
個性化與場景適應性是指,AI將賦予穿戴式設備更強的自適應能力,能夠根據用戶的偏好、行為模式和使用場景做出實時調整。例如,智能眼鏡根據光線變化調整顯示模式、智能耳機可自動調節噪聲消除強度等,智能穿戴設備將具備多模態傳感器集成,能夠感知和理解用戶的行為、生理信號以及環境變化,從而做出智能化的調整。
穿戴式設備需要具備更高的舒適度和可佩戴性,因此,硬件小型化和輕量化是未來發展的核心目標。通過使用新材料和集成更高效的芯片,未來的穿戴式AI硬件將變得更輕、更薄,減少用戶負擔。
續航能力一直是穿戴式設備的痛點之一。隨著AI應用的不斷增加,未來需要開發出更高效的電池技術和低功耗芯片,確保在不犧牲功能的前提下延長設備的續航時間,確保用戶能夠24小時不間斷的享受設備帶來的強大的功能和便捷的體驗。
此外,由于穿戴式設備涉及大量個人隱私數據,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將是未來發展的重點。王松認為,設備需要內置更強大的加密和身份驗證技術,以確保用戶數據的安全性。
事實上,Meta本次發布的Orion也正體現了這幾個應用方向。Meta稱,Orion是“微型化的杰作”,其組件尺寸縮小到毫米級別,未來,Meta希望改善AR顯示效果,使視覺更加清晰,優化更輕薄的設計,并努力實現大規模生產,以降低AR眼鏡的價格。
在AI功能方面,Orion內置了上下文AI,能夠“感知和理解”外部世界,“預判和主動滿足”佩戴者的需求。
例如,Orion可以根據拍攝的食材影像生成食譜,可以作為同聲傳譯器實現實時交談,不用掏手機就完成二維碼付款等。
除了這些例子,“Meta AI”個人助理將通過后續更新,持續迭代。
根據 Verified Market Research 的預測,至 2030 年,AI 硬件市場規模將達到 4741 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高達 38.73%。這表明,AI 硬件的需求將在多個領域,特別是在消費電子和健康行業,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動力。
除了Meta,蘋果、谷歌、微軟、華為、小米、雷鳥等國內外企業也都在AI眼鏡領域持續發力,試圖率先拿下一城。
“值得被AI重做一遍”
AI耳機也是一個不遜于AI眼鏡的熱門賽道。
AI耳機的功能往往包括AI降噪、語音識別和總結、實時翻譯等。
高通《混合AI白皮書》指出,邊緣AI 終端中,相比手機和音箱,耳機便攜性優勢凸顯,或成為當前階段發展最快的邊緣AI終端,有望最終成為隨時隨地可以使用的獨立的智能助理。
AI原生硬件公司萬物科技創始人、前風險投資人張碩何會認為目前AI耳機的市場機會要大于AI眼鏡。
國內市場上,AI耳機的競爭已經打響。
未來智能、聲智科技、飛利浦、Cleer、魅族、機智連接plaud等公司,在AI耳機的賽跑中已經拿出了各自的產品。
互聯網大廠里,字節跳動也沒有放棄硬件版圖。消息稱,字節跳動的AI硬件團隊正在開發一款與豆包大模型和豆包App深度結合的AI耳機產品。
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及前魅族CMO李楠成立的怒喵科技,被傳同樣將推出智能耳機產品。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訊飛AI耳機在錄音轉寫方面,將聽寫準確率拉高到了98%,在實時轉譯和同傳翻譯方面,支持32種語言、12種方言、?10種行業術語和2種民族語言的互譯轉寫。內置在耳機中的viaim AI,既能成為“會議助理”,智能分析錄音轉寫出的會議內容,一鍵生成總結摘要,也能成為“任務管家”,根據會議內容生成待辦事項。
聲智科技的AI多語言聲學耳機內置AI助理,能夠實時響應用戶指令,實現轉寫、翻譯、內容生成等功能,也可以針對運動健康、日常生活需求,提供健康數據檢測、助眠音頻、生活事項提醒等功能。該款AI耳機在抖音3C影音類目中獲得銷量、銷售額以及帶貨熱度榜排行第一名,抖音單店單品爆單銷售過十萬臺。
作為人工智能的優良載體,AI音頻設備正在被重塑。在超越了功能層面的簡單迭代之后,也標志著耳機正在從單純的音頻播放設備,逐步演變為具備更多功能性的智能終端。
但截至目前,AI耳機還不到“真正智能體”的階段。
王松認為,真正的智能耳機必須是一個可獨立聯網、獨立運算的設備,即便脫離了手機也能夠使用。
而要實現這樣的獨立狀態,耳機面臨的硬件挑戰、軟件挑戰都非常顯見,比如,受體積限制,耳機的算力與續航能力有所局限;軟件方面,如何讓耳機突破當前限制,支持一鍵直達更復雜的指令,也需要更新與改造。
AI眼鏡與AI耳機的結合,也不失為一種混合技術方向。
今年5月,Meta被曝正在開發配備攝像頭的AI耳機,希望這種耳機能夠用于識別物體和翻譯外語,該項目的設計和時間表尚未最終確定。
王松介紹說,目前,未來智能內部正在做一些研究,例如讓耳機能夠實時偵測周圍環境的功能,包括處于什么地方、周圍有哪些人。“未來智能內部有許多類似的探索,但由于目前大模型能力有限,很難做到100%的準確率,也無法把類似功能快速推上線?!彼f。
(實習生張宇欣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