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唯珂 韓利明 廣州報道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的關鍵一年,也是“健康中國2030”承上啟下、深化推進的關鍵一年。
當前,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加深,疊加健康意識提升與健康消費升級雙輪驅動,廣泛增長的市場需求正不斷地為生命科學與醫療健康行業帶來變革。在“創新藥”“高質量”“全鏈條”“出海”等關鍵詞的驅動下,對于整個大健康行業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
12月12日,作為“南方財經國際論壇2024年會”的主題平行活動之一,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指導,21世紀經濟報道和21世紀新健康研究院主辦的“2024(第八屆)21世紀大健康產業論壇”隆重舉行。
本屆論壇以“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質量發展,重塑醫藥大健康格局”為主題,邀請行業專家、產業領袖、投資機構等各方代表,深度聚焦醫藥行業健康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醫藥創新、藥械企業出海等議題,進行交流研討,共探未來。
此外,本屆論壇成功發布“2024年21世紀大健康產業競爭力研究「陽光」案例”。本次案例評選主要透視企業研發力、創新力、整體解決方案推動力等維度,助力“健康中國”發展。作為中國大健康行業記錄者、觀察者、分析者和建言者,21世紀新健康研究院,將與監管機構、學界專家、行業企業攜手,共推“三醫”聯動改革,助力“健康中國”戰略。
“南方財經國際論壇2024年會”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主辦、21世紀經濟報道承辦。本屆年會以“信心與底氣——生產力向‘新’,資本煥‘新’”為主題,立足于海內外資本市場發展趨勢議題,既探討宏觀經濟趨勢,又關注產融前沿實踐,邀請在海內外享有聲望的專家學者和研究人士、國際組織代表、國內監管和主管單位代表、上市公司高管及全球富有聲望的金融機構和高成長企業家代表等研判和建言。
助力健康中國發展
健康是人類永恒的追求,也事關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黨的二十大明確了“到2035年建成健康中國”的目標,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新期待……一系列戰略部署,擘畫了新時代健康中國建設的宏偉藍圖,大健康行業也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總經理張志兵表示,近年來,我國醫藥健康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創新體系初步建成,部分源頭技術獲得突破,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醫藥科技創新正式駛入“快車道”。數據顯示,我國批準上市的新藥數量已占全球總量近15%, 本土企業在研管線占全球總量33%,數量指標穩居全球第二梯隊之首。
進入2024年,隨著全球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和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醫藥大健康產業正迎來重要發展機遇。特別是在中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醫藥大健康行業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
華泰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董事總經理左迪表示, 今年以來,在政策暖風的支持下,科創板企業并購重組熱情高漲?!翱苿摪灏藯l”錨定“硬科技”屬性,通過提高并購重組估值包容性、豐富并購重組支付工具等手段,支持科創板上市公司聚焦主業做優做強,開展并購重組。在政策的支持下,科創板并購重組涌現多起典型案例,如2024年8月思瑞浦發行可轉債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通過審核,系科創板首單以可轉換公司債券為支付工具的并購重組過會項目;2024年9月,芯聯集成發股購買芯聯越州公告重組報告書,體現對并購重組估值及虧損資產證券化的包容性。
在老齡化、慢性病和醫療支出增加等背景下,疊加政策與資本的共同加持,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在2023年達到14.48萬億元,預計到2030年升至29.1萬億元。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如何通過產品、技術和商業模式等方面,為人民健康及行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同時,抓住發展機遇?
新里程健康集團首席執行官林楊林在演講中表示,2023年人口負增長達220萬;醫療和養老需求增加與醫??刭M之間的矛盾,將貫穿整個老齡化時代。DRG/DIP改革極大影響醫療服務價格、醫療機構業務增長和發展模式,倒逼醫院重新規劃學科設置與學科建設;
國家集采常態化,醫生收入、醫院收入、醫藥公司銷售方式相應發生重大調整。醫療反腐與醫保飛檢常態化,促進醫療經營行為更加科學規范和市場化,醫療機構內涵重要性更加凸顯,醫生價值更加陽光化體現,醫療資源更加市場化流動。
全方位打造創新生態系統
衛生健康事業關系國計民生,其覆蓋范圍廣、產業鏈長,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多個行業的發展,且成為當今國際科技發展的主要方向和關鍵推動力。為此,我國也在積極推動健康產業的發展。
“創新”是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特別是今年以來,“創新藥”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新質生產力”成為全國兩會熱議的高頻關鍵詞,7月初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我國生物醫藥產業正大踏步邁向高質量發展。
數據顯示,我國創新藥快速發展,占總用藥比重正在從5%向10%邁進。此外,從我國批準上市的新藥和本土企業在研管線來看,占全球總量33%,數量指標穩居全球第二梯隊之首。但與此同時,創新藥多元支付問題、入院“最后一公里”、同賽道競爭激烈、融資環境變化等,也正在成為創新藥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那么,該如何發力迎接機遇與挑戰,解決多元支付的難題,推動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
RDPAC顧問、前執行總裁康韋表示,盡管近年來大家常提到“資本寒冬”,但2023年license-out交易卻創下新高,這充分顯示了中國創新藥在國際市場中的吸引力和競爭力。隨著中國創新藥市場邁入“2.0”階段,越來越多的制藥企業聚焦“me-better”策略,這不僅表明本土企業的創新能力在持續提升,也進一步證明了其研發效率獲得了國際認可。
據康韋分析,在多元支付方式方面,通過研究國際經驗,發現商業健康險的定位主要有兩種:一是作為基本醫療保險的補充,二是作為基本醫保的互補體系。近年來,社商融合屬性的惠民保發展迅速,已經成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當前超九成的惠民保都包含特藥責任,主要覆蓋基本醫保尚未納入的創新藥。2023年,惠民保市場容量不到200億元,創新藥的賠付額僅約20億元,惠民保對創新藥的支持力沒有充分發揮?;菝癖0l展的可持續性一直備受關注,各方希望通過政府主導,商業運作的模式,進一步發揮其對基本醫療的補充作用,撬動更大的保障。
“未來,要加速商業健康險市場的發展,首先需要明確基本醫療保險與商業健康險的功能定位,給商業健康險的差異化發展留足空間,鼓勵商保公司產品的多元化,提高競爭力。這將為中國醫療支付體系注入更多活力,助力創新藥的普及與可及性提升。另外,需要提高公眾對商業健康險的認知,同時落實好及擴大個稅優激勵政策,推動更多人購買商業健康險,增加籌資?!笨淀f指出。
錦籃基因聯合創始人、中關村高端領軍人才董小巖也表示,隨著藥物研發進入即將上市的階段,最終進入醫保的價格就逐漸成為核心問題。歸根結底,行業各方都是為了讓患者能用得起好藥,但同時還需要聯合醫保和社會多方力量進行支付探索,需要全社會共同構建和完善這一良性生態。
七色堇罕見病創始人吳坤表示,對于創新藥的多元支付,一方面來自醫保支付,之外還會有商保支付,還有可能來自于財政,此前浙江和江蘇已經有了類似的嘗試。對于基因療法基因編輯療法來說,創新藥企需要更多的可能性,如設定一個封頂線,醫保支付一定額度之后,由其他支付體系完成,搭建一個1+X的支付體系。罕見病是需要多元支付的體系,而借鑒罕見病支付的經驗可以更好的促進創新藥支付體系的建立,此外,還有惠民保,大病救助,慈善基金會等。
九州通集團副總經理全銘表示,在創新藥生態領域,中國有三個問題亟待解決。第一是資金投入問題,大部分創新藥是花10個億用10年時間,成功率不到10%,需要持續的資金支持。美國的創新藥做得好,最主要是因為有一整套資本體系支持,中國的創新藥從2015年開始,到現在才發展了10年,中國現在耐心資本的數量并不是太多。第二是市場準入的問題。中國目前以國家醫保為主,創新藥進入醫保目錄、參與國談、再進入醫院難度特別大。未來創新藥的發展需要商保介入來解決支付問題。第三是資本市場退出機制問題。創新藥基金通過企業上市而不是通過分紅來退出,科創板、港股開市對創新藥融資有一定放開,但近期有收緊的趨勢。但這些都是短期陣痛,未來耐心資本增加、商保發展、IPO加快都會成為改善的方向。
博思雅CEO高級顧問王穎表示,創新藥的發展需要很多因素推動,比如患者可及性和愿意支付能力,以及政府的支持等包括很多環節。無論是全世界還是中國,大量的企業和政府機構都面臨著資金短缺的問題,多元支付對于提高創新藥可及性非常重要。
“出?!闭敃r
在強調內生式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生物醫藥產業國際化發展也已是行業共識。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全球醫藥市場規模整體呈現增長趨勢,2023年全球醫藥市場規模達到了14723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20694億美元。
隨著國內醫藥創新實力不斷增強,截至2024年上半年,我國共有7款創新藥獲得美國FDA批準上市。此外也不乏合作出海的成功案例。例如今年以來,包括嘉和生物、恒瑞醫藥、康諾亞、領康生物等本土企業紛紛采取了“NewCo模式”出海。
在“出?!边^程中東南亞同樣也成為熱點,新加坡覓瑞集團CEO及新加坡企業發展局董事周礪寒表示,新加坡醫療及生物科技板塊獲得東南亞市場的高度認可。新加坡作為東南亞唯一的發達市場,其醫療系統跟國際及歐美診療標準高度接軌,并已完成對精準醫療產業各模塊的初期布局。新加坡80%的醫療服務在公立醫療系統完成,衛生部及其科研機構對于醫療數據的長期追蹤較完善,可以支持先進醫療技術,藥物及器械的開發及臨床驗證。新加坡作為東南亞最大的企業融資的中心,占整個東南亞市場融資總額的73%,可以作為企業考慮出海融資的重要地域。最后,東南亞市場需要長期耕耘,不是一個短平快的市場。新加坡定位獨特,可以為中國醫械企業出海賦能,包括創新,品牌,融資。
邁睿特中國總經理黃強表示,作為一家幫助企業出海的公司來說,對于中國市場,在當前地緣政治、國際局勢中,重要的是如何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幫助中國企業出海。在新藥研發領域,目前出海的挑戰有目共睹,除了國際局勢以外,更多是來自法規和準入機制方方面面的挑戰以及專利申報的挑戰。與此同時,企業出海的機遇也是顯而易見,整體環境和平發展仍然是主軸,在過去的生物制藥領域,我們積累了很多技術和工程師的紅利,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對企業來說,制定出海策略一定要注意合規,未來對于國內企業來說,除me too之外,中國藥企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的first in class ,企業一定要堅持高質量的目標,因此布局出海的企業一定要堅持對臨床研究和數據的高質量。此外出海企業需要在國際化角度多元看待,國際化出海不應該是目標而應該是整體策略。
圖湃醫療總經理王穎奇表示,公司一開始就建立了全球化的戰略,今年海外收入已經占到公司收入的近三成,對于設備出海來說,除了設備本身的差異化競爭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建立一個健全的海外代理商渠道體系。
基準醫療創始人兼CEO范建兵表示,對我們來說,出海不是一個新的課題,我們的企業從第一天開始一只腳就已經出海了。我們需要在一個足夠大的人口區域/國家布局,我們的癌癥早診早篩產品需要有國際競爭力,在當地有真正的需求、真正的衛生經濟學價值。出海產品一定不是短平快的,企業一定要是主動而不是被動出海,要有自己的戰略。
希爾藥業董事長劉昊星表示,歐美市場也面臨老齡化的問題,對于健康產品的需求很旺盛,以植物提取行業為例,國內企業面臨的挑戰主要來源于德國和日本老牌企業,未來國內企業需要在產品和工藝不斷創新,趕超國際標準,搶占國際市場。未來自身企業出海已經進入出海3.0的品牌出海階段,對于出海企業來說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出海方式和方案有所不同。
作為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旗下核心財經媒體平臺,21世紀經濟報道正全力向數字化、智庫化轉型,是國內數字化智庫型財經媒體領跑者。21世紀新健康研究院是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智庫體系中首個聚焦大健康產業的智庫平臺,也是國內主流財經媒體打造的首個垂直媒體型智庫。21世紀經濟報道、21世紀新健康研究院希望本著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原則,以“媒體+智庫”為支撐,搭建公共平臺,匯聚監管、行業、企業、資本等力量,共同推動中國醫藥健康產業創新升級、高質量發展,助力實現“全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