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孫詩卉 上海報道
12月6日,上海市臨港新片區主辦的“2024年滴水湖新興金融大會”隆重舉行。當日下午,在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21世紀經濟報道承辦的“2024南財數字金融領航者論壇”上,中國太保集團數智研究院院長王磊發表主旨演講并分享了這些年來中國太保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的實踐。
圖:中國太保集團數智研究院院長王磊
王磊表示,目前中國太保已經形成了數智化的賦能平臺以及運營管理體系。在中國太保的“一云多芯”的基礎上,構建了數智化的中臺,這個中臺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數據安全融通平臺,包括了太保區塊鏈、物聯網平臺,以及可信計算平臺,來實現外部數據合作的安全的數據流通,以及數據可用不可見。
第二部分是數據中臺,數據中臺實現了全集團各子公司全域的數據入庫?;谶@個數據,構建了中國太保集團的數據資產,包括數據倉庫、數據集市,并且在這個基礎之上構建我們的數據產品,提供各子公司的應用場景使用。
第三部分是人工智能中臺,基于中國太保全集團統一GPU算力資源基座,構建了傳統AI中臺以及大模型中臺。傳統的AI中臺主要構建了大量自主研發100多項可復用的AI原子能力,基于這些原子能力構建解決方案,包括智能交互、智能錄入、RPA等。在大模型中臺方面,引入了多家基礎模型,在此基礎上打造大模型的研發中臺和公共能力,服務于業務場景應用。
對于這一平臺的實際應用,王磊著重介紹了保險主業和保險創新兩方面的賦能方向。
保險主業賦能方面,包括客戶經營,通過打通集團的OneID,構建全域的客戶畫像,基于客戶畫像,為存量客戶經營以及為子公司之間的交叉銷售提升轉化率;保險運營,打造健康險理賠中臺,重點打造支撐理賠各環節自動化的公共能力,從而提升整體理賠自動化率,降低成本,提升時效;風險管理,構建圖像反欺詐平臺,用于識別車險、農險理賠以及保證保險圖像欺詐假案的情況;保險資管,構建非標信用風險的預警平臺,形成多維度的預警指標和預警模型等一系列成果,中國太保集團通過打造數智化賦能主業的標桿示范應用,自上而下地推動業務子公司實施數智化轉型。
除了主業賦能,王磊也指出數智化轉型對于保險來說還能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他認為如何讓數智化技術賦能保險創新是保險數字化轉型的另一個重要方向。
王磊表示,創新的方向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方面,如何擴大保險的保障范圍,讓原來不敢保、不能保的場景現在能保。第二方面,幫助客戶降低風險的發生率和風險損失,實施風險的減量。
他進一步舉例,例如在帶病體保險方面,和醫療機構合作,利用脫敏后的醫療數據,構建帶病體的保險核保和定價模型,設計新的既往癥可保的保險產品,讓更多帶病體能夠享受到保險服務。
另外,在風險減量方面,中國太保提供了電梯綜合保險、新型的網絡安全保險,以及針對巨災的風險減量等一系列創新保險產品。
王磊指出, 整個保險行業面臨非常大的轉型壓力。原來以產品為中心,現在我們要以客戶為中心,客戶的核心需求是能否提供更優惠的保險產品,能否提供更優質的客戶體驗服務,這是整個行業面臨的轉型壓力。
針對如何為客戶提供更優惠的產品,他認為當前大量的成本都花在銷售成本、內部管理和運營成本等方面。而比較良性的狀態,應該是把更多的保費真正用于客戶理賠和服務。而成本的核心是人力成本,因為保險行業提供的是非標產品,需要人來承擔銷售、服務和管理工作,這也導致很難實現全流程數字化和自動化。如何有效降低這方面的成本,是未來真正需要去解決的行業問題。
同時,在保險業進行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也碰到很多障礙。比如數據方面,數據不足、數據質量不佳、時效性不高;在算法方面,存在大量定制化場景,要為每個場景去投入數據標注和算法開發,門檻較高;在應用方面,保險服務鏈路長,很多環節很難數字化,效果反饋不及時不到位,中間因人為操作因素,導致算法效果的漏損。
無論從業務角度還是從技術角度,人的影響因素都會給數智化轉型帶來非常大的影響。真正要去實現行業突破,傳統技術很難解決這些問題。大模型技術的出現帶來了新的契機,整個保險行業都對大模型抱了非常高的期望。
王磊表示,基于這個原因,中國太保已經制定了新三年的規劃,從2023年開始,把建設保險大模型作為新三年科技戰略的重要支撐。大模型戰略的核心就是要打造具備服務閉環和領域專家的保險數字勞動力。服務閉環能夠讓人工智能去承擔重復性的腦力勞動,同時還能對齊服務標準,讓員工能聚焦在高價值的工作上面。領域專家是指讓人工智能快速掌握專家知識和判斷能力,可以幫助員工突破多項專業領域瓶頸,提升工作質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