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黎雨辰 廣州報道
穿越2024年的市場波動,資本市場對于中國經濟從周期底部的復蘇態勢,又產生了新共識、新企盼。臨近歲末,圍繞當前復雜的外部環境,未來經濟如何走?投資機會又會圍繞哪些產業展開?
“我們認為2025年市場整體是比較平穩向好的。經歷過去幾年的市場劇烈波動之后,歷史估值水平其實在比較低的分位,一些高頻數據近期也都出現了企穩現象?!?2月12日,在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主辦、21世紀經濟報道承辦的第六屆南方財經國際論壇2024年會——21世紀基金業年會中,嘉實基金副總經理姚志鵬分享了對新形勢下投資機遇的諸多見解。
三方面驅動市場中長期向好
“無論是資本市場人士還是產業人士,都不應該低估政策的累積效應?!币χ均i在會中指出。10月以來,國內增量政策成效初顯、疊加政策底明確,市場支撐位明確,穩增長政策組合拳有望通過消費與生產傳導至企業業績端的恢復,后續企業盈利存在修復希望。同時,且中央擴表的趨勢相對確定,最終會落實到私人部門需求修復和上市公司報表端改善。
具體來看,姚志鵬認為,A股市場中長期向上的大方向比較確定,背后存在三大政策方面的驅動力。
驅動力之一:政策著力“需求擴張+供給優化”,經濟基本面穩中向好
姚志鵬認為,今年以來的一系列穩增長政策,對需求擴張和供給優化具有正面托舉作用。從10月份的經濟數據來看,一些初步好轉跡象已經出現,如消費、服務業、出口等領域的數據表現良好。尤其在消費領域,受以舊換新政策影響,家電、汽車等數據較為亮眼。
同時,部分城市的地產數據也已開始轉好。盡管一些投資人對于房地產調整周期是否會過長存在擔憂,但對此姚志鵬表示,中國在過去幾年中已經主動對地產可能帶來的回調風險做了限制,區別于其他經濟體,中國的房地產調整往往更具主動性,周期長度也將有所差異。
驅動力之二:地方財政壓力有所緩解,廣義財政大概率擴張
11月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了三項新一輪“6+4+2”萬億元大規模隱性債務置換,其中包括安排6萬億元債務限額和4萬億元新增專項債共10萬億元資金用于化債。
對此姚志鵬認為,“6+4”化債方案將緩解地方投資的收縮效應。從歷史表現來看,財政發力,廣義赤字率上行,PPI大概率會上行、A股的ROE也會有顯著提升,從而對指數和經濟周期類資產形成推動力。而從政策研判來看,未來政策大概率還會提高赤字目標,從而驅動企業ROE企穩甚至上行。
驅動力之三:政策端資本市場支持政策發力,中長期資金入市動力較高
新“國九條”發布以來,種種數據顯示其對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持續引導已經初顯成效。其中險資的入市規模明顯上行,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險資(統計財產險+人身險)投資股票共計2.1萬億元,較一季度環比增加6.7%。
關注五大新質生產力投資機會
在具體的投資方向上,姚志鵬則認為,結合中國當前的經濟發展階段,新質生產力已然成為了一個“很難回避的話題”。
“資本市場在情緒走出悲觀時,中期能夠產生較大回報的資產,歷來會本能迎來風險溢價的快速上行。”姚志鵬表示,而為長期促進經濟動能切換發力點,未來政策將持續傾斜、地方財政空間加大對科技產業支持力度。新質生產力景氣向上具備投資價值,且在全球具有優勢地位,未來估值擴張和業績彈性都較高。
進一步來看,姚志鵬指出了新質生產力主題下的五大細分投資機會——AI、固態電池、自動駕駛、機器人和低空經濟。
在AI方面,一方面,2025年受益AI算力需求加速增長、上游資本開支加速擴張,因此可充分關注AI芯片先進封裝技術、光模塊等算力基建領域。同時,2025年AI終端的創新發展,也或繼續解決AI商業模式toC問題,對此AI手機、AIPC和XR視頻或成為年度重要增長點。
固態電池作為“黑科技”,有望取代液態鋰電池,在安全性、能量密度方面打開當前液態電池天花板,成為下一代鋰電池技術方向。預計2025年有望出現關鍵技術節點突破,全固態電池量產節點有望于2027年到來。
自動駕駛則是AI領域在終端上的重要抓手。在姚志鵬看來,智能駕駛標準變化政策直接影響汽車智能化的市場規模及增速,展望2025年,L2、L3級智能駕駛技術及以上滲透率持續提升,同時L4技術也會出現更多突破。
在工業機器人技術成熟后,我國的擬人化機器人尚處在早期的可行性驗證階段,但已經具備底層技術打通的可能性。在AI技術賦能+政策驅動+人口結構長期調整背景中,2025年預計機器人供需兩旺。從數據來看,目前工業機器人整體的國產化率約37%,但進口依賴度仍然超75%,主要是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率有待提升。
近期關注度較高的低空經濟,是新質生產力中的重要環節,未來也將成為中國的優勢產業。姚志鵬認為,中國在低空經濟領域的硬件積累已具有良好基礎,而作為軍民兩用的產業,低空經濟未來潛在的利潤空間也會超出市場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