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特約記者龐華瑋 廣州報道
12月12日下午,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主辦、21世紀經濟報道承辦,廣發基金、南方基金特別支持的21世紀基金業年會在廣州舉行,本屆基金業年會主題為“基金煥‘新’ 擘畫資本長期之基”。
當天,21世紀經濟報道執行總編輯陳晨星在致辭中指出,公募基金作為普惠金融的主力之一,在中長期資金入市上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監管層多次提出并強調中長期資金入市的重要性,強調要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2025年基金行業面臨著新的使命與責任。
陳晨星介紹,2024年是公募基金行業發軔的第26年。自誕生以來,公募基金行業從零起步到如今總規模超過32萬億元,經受住了市場風浪的洗禮。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管理總規模達到32.07萬億元,產品數量超過1.2萬只,創歷史新高;而私募基金規模19.92萬億元,產品數量達到14.76萬只。
“回顧2024年,我們見證了行業的堅韌不拔與創新發展,從被動投資的加速崛起,到個人養老金產品、基金投顧的持續探索,綠色金融、ESG投資的興盛,再到科技賦能下的產品與服務創新。”陳晨星說。
陳晨星表示,在2024這一年里,一系列對基金全行業具有全局指導性意義的政策出臺,包括被稱為“新九條”的《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和《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等政策。
陳晨星指出,近年來,監管層多次提出并強調中長期資金入市的重要性,強調要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支持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穩健發展,要求加強基金公司投研核心能力建設,制定科學合理、公平有效的投研能力評價指標體系,豐富公募基金可投資產類別,建立ETF指數基金快速審批通道,穩步降低公募基金行業綜合費率,推動公募基金投顧試點轉常規。
“展望2025年,我們迎來了新的起點,也面臨著新的使命與責任。隨著全球經濟的逐步復蘇,資本市場回暖,中長期資金加大入市腳步,被動投資快速崛起等一系列新變化的發生,基金行業正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但同時,市場的不確定性、監管政策的調整以及技術變革的快速迭代,都將對基金行業的專業能力、風險管理及創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陳晨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