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胡慧茵 廣州報道
第136屆廣交會正如火如荼地舉行,一如既往吸引了眾多非洲采購商參與。
據悉,近五屆廣交會線下展平均每屆有1.4萬名非洲采購商到會,線上展平均有9.5萬名非洲采購商參加。
“廣州作為千年商都,與非洲的商貿聯系歷史悠久。廣交會早在上世紀50年代以來就為非洲客商提供了重要的商貿平臺。疫情雖影響了展會的形式,但并未減弱非洲客商對廣州的熱情,一些非洲客商甚至戲稱‘不來廣州等于沒來中國’?!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非洲研究院院長劉繼森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這樣說道。
在劉繼森看來,中非經貿聯系日益緊密,特別是中國對建交的33個最不發達非洲國家100%稅目的產品實行零關稅,這體現了中國的大國擔當和負責任的態度。他表示,這一舉措力度是非常大的,可以預見中非未來的貿易增長會達到一個更大的數量級。
近年來,中國與非洲持續深化貿易合作,進出口規??焖偬嵘?。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00年至2023年,中非貿易規模由不足1000億元增至1.98萬億元,年均增長17.2%,高于同期中國貨物貿易年均增速4.6個百分點。
在中非經貿聯系加深的同時,中國企業也越發積極向非洲投資。劉繼森看到如今不少中國企業,特別是廣東企業主動走向非洲,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不出海就出局’并非玩笑,而是企業面臨的嚴峻現實,促使他們尋找突破困境的出路。中國企業特別是廣東企業,積累了資金、技術、人才和產能等優勢,而非洲國家正處于工業化初期,恰好與廣東的產能形成了互補。因此,廣東企業應積極把握這一重要戰略機遇。”
近十年來,劉繼森一直從事對非研究工作。他介紹稱,廣外非洲研究院的對非工作更偏重于應用研究,幫助廣東企業在非洲進行貿易和投資,為走進非洲保駕護航。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非洲研究院院長劉繼森,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非洲工業與廣東產能形成互補
《21世紀》:能否分享一下你關注的廣東企業出海非洲的成功案例。廣東企業是如何運用自己的比較優勢與非洲國家合作的?
劉繼森:我們一直關注廣東企業在非洲的發展,在這里分享幾個成功案例。廣東新南方集團在尼日利亞奧貢州與當地政府合作,成功建設了一個面積達105平方公里的自由貿易區。第一期開發后,已有超過170家企業入駐園區,并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另一個是關于森大集團的轉型。森大集團原本主要從事貿易,但在與佛山的一個陶瓷機械企業科達智造公司合作后,發現可以利用其營銷網絡銷售陶瓷機械。進一步,他們意識到與其單純銷售機械,不如利用非洲的資源優勢,例如高嶺土。于是,他們在尼日利亞等國家聯合投資建立陶瓷生產線,目前已投資超過16條生產線,創造了不少奇跡。其中,最快的一條生產線在9個月內便收回了2.5億元的投資,成為最快回收投資的典范。
這一案例反映出廣東企業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創新精神,勇于嘗試和開拓新市場。經過40多年的發展,這些企業積累了資金、技術、人才和產能等優勢,而非洲國家正處于工業化初期,恰好與廣東的產能形成了互補。因此,廣東企業應積極把握這一重要戰略機遇。
企業家主動“出?!狈侵?/h4>
《21世紀》:為什么你說中國企業“出海”非洲已經轉變為“企業家主動要出去”,現在中企出海非洲呈現出怎樣的態勢?你認為中國企業家們最關心的問題是什么?
劉繼森:我們曾與多家商協會和企業家分享,希望他們能早些關注非洲市場。這一建議源于對全球經濟產業轉移的認識。然而,疫情前,許多企業家并不認同我們的觀點。
如今,企業家們主動尋求“出?!?,是一個很大的變化。這種轉變可能源于多種因素,其中之一是國內競爭的加劇,使得不出海就可能失去生存機會?!安怀龊>统鼍帧辈⒎峭嫘Γ瞧髽I面臨的嚴峻現實,促使他們尋找突破困境的出路。
此外,“出?!钡男问揭灿兴D變。以前的出海模式往往是散兵游勇,早期一些膽大的企業進入非洲市場時競爭相對較少,盈利相對容易。然而,現如今“出?!逼髽I增多,單打獨斗的盈利機會減少?,F在,企業逐漸轉向產業鏈的“抱團出海”,通過上下游合作規避風險。例如,服裝產業鏈較長,龍頭企業若能引導相關企業一起出海,將形成合力,共同抵御風險。
企業家們“出海”非洲最關心的話題,首先是能否盈利,其次是如何應對風險。賺錢固然重要,但要確保安全的盈利更為關鍵。企業需關注財產和人身安全,以及匯率、政治、經濟和文化等風險,才能在非洲穩健發展。
中企將助力非洲實現數字經濟跨越
《21世紀》: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期間,中方宣布將實施中非攜手推進現代化十大伙伴行動。十大伙伴行動涵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綠色發展、數字經濟、醫療衛生、科技創新和青年發展等領域。你如何看待中方資金投資更側重綠色和數字領域?在非洲進行綠色和數字領域投資有怎樣的潛力,中方該如何發揮建立的優勢?
劉繼森:非洲大陸的獨特之處在于其農耕文明與數字時代的交匯。與我們經歷的逐步發展不同,非洲是跳躍式地邁入智能時代,直接使用智能手機而未經過臺式電腦階段。中國在綠色發展和數字經濟領域具有先發優勢,特別是在新能源和數字產業方面,如華為、傳音等企業表現突出。
投資非洲分為兩個階段:一是關注民生領域,二是推動高科技發展,但必須根據非洲的實際情況漸進式進行,避免簡單復制中國的發展模式。非洲面臨糧食安全、氣候變化等挑戰,許多兒童處于饑餓邊緣。因此,優先解決民生問題,再推動高科技發展會更有效。
非洲54個國家的發展情況不均衡,像肯尼亞、尼日利亞、南非等國在數字經濟上已顯示出潛力,尤其是電子支付方面的普及。未來,中國企業的參與將助力非洲實現數字經濟的跨越式增長。
中非產業鏈融合發展
《21世紀》:你如何看待越來越多中國企業進行產業鏈“出?!?,并與非洲大陸產業鏈和供應鏈深度融合的舉措?
劉繼森:非洲現在的情況與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相似。因此,非洲的發展可以借鑒中國的經驗,即開放國門,既引進外資也鼓勵對外投資。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主要通過引進外資來發展,因為當時企業缺乏資本和技術。然而,隨著我國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國家開始積極推動對外投資,現階段“走出去”的資本已超過引進的外資。當年,中國通過引入跨國公司的產業轉移,融入全球產業鏈,形成了典型的加工貿易模式。如今,我們可以利用非洲的比較優勢,將其融入我們的產業鏈。
以東莞的華堅鞋業為例。該公司的業務在勞動力成本上升后,選擇在埃塞俄比亞設廠,雇傭了9000多名工人,顯著降低了成本。此外,埃塞俄比亞對美國市場的出口享有零關稅,這使得華堅能夠規避貿易壁壘,提升盈利能力,并為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華堅的董事長張華榮被譽為“埃塞俄比亞工業之父”,他通過產業鏈融合幫助非洲多種工業門類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他不僅幫助當地建立鞋業,還開創了輕工業園區,未來還計劃引入小家電、電子裝配等產業。這種產業鏈的融合將促進非洲的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推動國家發展。
總體而言,非洲的希望在于其工業化與農業現代化。中國與非洲進行的產業鏈融合既會促進非洲的發展也會促進自身的發展。
東非國家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21世紀》:相較于非洲其他地區來說,東非在經濟表現和投資政策上具有怎樣的特點?中國以及廣東企業“出?!狈侵?,在投資目的地國家的選擇上有什么趨勢?你如何看待肯尼亞和埃塞俄比亞這兩個東非國家的資源稟賦和發展潛力?
劉繼森:肯尼亞和埃塞俄比亞這兩個國家各具特點。我曾多次訪問肯尼亞,對其印象很好??夏醽喪菛|非的重要國家,在共建“一帶一路”中備受關注。這里有許多跨國公司的總部和聯合國分支機構,是投資者進入非洲的理想地點。中國的投資者可以把非洲的總部放在肯尼亞,因為投資者可以在肯尼亞接觸到許多國際資源和先進技術,提升投資效率。
近年來,肯尼亞的營商環境改善顯著,政府辦事效率提高,投資促進局設有一站式服務,涵蓋工商、稅務、海關等多個部門。此外,政府反腐力度加大,為招商引資提供了良好條件。稅收優惠政策也非常有吸引力,某些稅收減免可長達10年??夏醽喩仲Y源豐富、擁有高質量的咖啡產業,有良好的政策引導。
埃塞俄比亞則是一個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具備巨大的勞動力紅利。它屬于東非欠發展的國家,具有巨大的后發優勢。它十分歡迎外來投資,尤其是來自中國的投資。埃塞俄比亞的農業資源豐富,擁有高質量的畜牧業和咖啡產業,同時也是許多非洲河流的發源地,水資源豐富。
雖然這兩個國家的資源不是非洲最豐富的,但從現有的產業來看,它們的發展潛力巨大。近期廣外非洲研究院與南財國際傳播中心聯合策劃,組織有意出海非洲的企業到埃塞俄比亞、肯尼亞進行考察和研討。此次考察涉及多個工業園區的參觀,并與當地政府官員進行面對面交流,這對投資者來說是一次很有價值的“破冰之旅”。
《21世紀》:中方提出,中非要攜手推進“六個現代化”。在你看來,中國可以如何用自己的現代化經驗幫助非洲?
劉繼森:9月5日,在中非合作高峰論壇上,中方強調要攜手推進中非現代化,共筑命運共同體。這次峰會將中非關系提升到新的層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舉措和具體時間表,旨在幫助非洲實現現代化。中國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分享自身成功的經驗,特別是在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方面。
非洲迫切希望擺脫貧困,而中國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正好與非洲國家的愿望相呼應。我們可以借鑒的經驗包括產業扶貧和智力扶貧。產業扶貧強調依托國家的比較優勢來發展相關產業。例如,非洲作為農業國,發展農業深加工可以大幅提高產品附加值,如將腰果深加工成堅果,這樣能為當地創造更多經濟價值。中方提到要幫助非洲建設產業,支持深加工農業產品,并且承諾大量進口非洲農產品,確保附加值留在非洲。此外,對與中國建交的33個最不發達非洲國家100%稅目的產品實行零關稅,體現了中國的大國擔當和負責任的態度。
這些舉措不僅反映了中國愿意與非洲分享經驗的誠意,也展現了我們在對非合作中堅持“親、誠、惠、容”的原則,真心實意地幫助非洲發展,而沒有附加其他條件。
《21世紀》:中方主動擴大市場開放,給予同中國建交33個最不發達非洲國家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你如何看待此舉對推動中非經貿合作所起到的作用?有哪些產業受益最為明顯?
劉繼森:這一舉措力度是非常大的,可以預見中非未來的貿易增長會達到一個更大的數量級。
我們特別關注中非貿易的增長。根據數據,2023年中非貿易額已達到2821億美元,但我們的目標是將其翻番,達到5000億美元以上,因此還有一定空間需要努力。中非貿易是雙向的,涉及進口和出口。許多非洲國家與中國的貿易存在較大的貿易逆差,進口多、出口少。
非洲能夠出口到中國的主要產品包括農業商品,如腰果、花生、大豆、芝麻和木薯,還有水果如牛油果,畜牧產品如牛肉、海洋漁業、礦產資源以及油氣資源(如石油、天然氣和煤炭)。這些產品在中國市場有很大需求,特別是石油和大豆。例如,中國每年需要近2億桶石油和約2億噸大豆,而國內供應不足。因此,非洲豐富的土地和農業資源可以與中國市場對接,從而平衡中非貿易。對非洲來說,中國增加對于非洲產品的進口,可以幫助非洲同時解決失業問題和外匯儲備短缺問題。
中非貿易需打通“堵點”
《21世紀》:中國已與非洲國家就貿易暢通、投資合作、綠色發展、藍色經濟、電子商務等領域合作簽署48份文件。你認為中非經貿合作具有怎樣的特點?具體是如何實現互補的?
劉繼森: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80%以上的非洲國家仍為農業國,工業化程度相對較低。南非的工業化程度雖最高,但工業僅為其貢獻了33%的GDP。因此,投資非洲可以幫助將其資源優勢轉化為財富,而中國的產能恰好能夠滿足非洲的工業化需求。
盡管中國企業在十幾年前已開始在非洲深耕,但該地區依然具有巨大的投資潛力。非洲的投資洼地效應明顯,其豐富的資源、人口紅利和相對較大的經濟落差,使得中國的產能轉移到非洲具有天然的優勢互補,形成了良好的投資機遇。
具體來說,首先,非洲的人力資源豐富,有巨大的人口紅利。非洲的人口已超過14億,預計到2050年將達到25至30億,未來可能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大陸。投資方向往往與人口紅利相關,非洲的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勞動密集型產業會傾向于前往投資。
其次,非洲資源豐富,科特迪瓦的可可和腰果等產品在全球市場中占有重要地位。礦產資源也非常豐富,非洲幾乎可以找到所有礦產。非洲的旅游資源獨特,擁有多樣的地形和氣候,未來有望吸引更多中國游客。
與此同時,由于洼地效應中國在非洲投資的潛力巨大。投資者和被投資地區的經濟落差越大,洼地效應就會越明顯,投資者在該地的投資潛力越大。例如,塞拉利昂的人工成本約為人民幣300多元,遠低于中國的5000多元,人工成本差距巨大。中國富裕的產能正好彌補了非洲現階段的一個空缺。
當前,我們需要解決貿易中的堵點,例如供應鏈、物流和政策開放問題。這需要各行業、地方政府和研究機構共同努力,以提升中非貿易的質量和效益,確保行穩致遠。
廣交會在中非合作中扮演關鍵角色
《21世紀》:你怎么看廣交會對中非貿易所起到的作用?非洲客商參與廣交會有怎樣的需求?
劉繼森:廣州作為千年商都,與非洲的商貿聯系悠久。廣交會早在上世紀50年代以來就為非洲客商提供了重要的商貿平臺。疫情雖影響了展會形式,但并未減弱非洲客商對廣州的熱情,一些非洲客商甚至戲稱“不來廣州等于沒來中國”。廣州不僅與非洲進行商貿聯系的歷史悠久,還因氣候與東非相似,使非洲客商的到訪更加便利。
廣交會主要為非洲客商提供了兩個方面的價值:首先,他們可以在此與多家供應商會面,比較產品,建立穩定的采購渠道;其次,廣交會匯聚了大量新信息和前沿技術,幫助客商開闊視野并激發商業靈感。未來,廣交會在中非合作中仍將扮演不可替代的關鍵角色。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非洲研究院、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國際傳播中心聯合主辦,2024肯尼亞/埃塞俄比亞商務投資考察暨中非合作研討會將于2024年12月舉行,主題是:“一帶一路”下的非洲新機遇。活動將聚焦東非肯尼亞、埃塞俄比亞兩大潛力國家的發展,邀請多位中非關鍵嘉賓,高效鏈接當地政府官員、優質企業,在非中國企業、華人商會等,并參訪多個優秀企業、工業園區、專業市場,與在非華商粵商深度交流??疾炱陂g,還將分別在兩國首都舉辦一場政企學深度研討,與當地政府、企業、商會以及同行企業、帶隊導師,進行高質量交流。
詳見下圖,敬請關注。
(實習生謝子穎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