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楊雨萊 ??趫蟮?/strong>
“在中國與東盟‘一帶一路’合作進入第二個十年的開局之年,中國—東盟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智庫論壇的舉辦恰逢其時,意義重大。”外交學院亞洲研究所副所長楊悅在致辭中說。
11月1日,由外交學院亞洲研究所與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的“中國—東盟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智庫論壇”在??谡匍_。來自中國和東盟各國的多位專家學者和政府代表,在下午的圓桌論壇上圍繞“東盟印太展望與‘一帶一路’中的中國—東盟互惠合作:優先路線圖”進行了深入交流。
從學者們的討論中可以看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對區域合作產生了廣泛而又深入的積極影響,從緬甸、越南、新加坡、泰國、印度尼西亞、老撾至文萊等東盟國家,與中國在經貿合作攜手共進的基礎上,正在不斷向民心互通和促進務實合作等多個層面繼續推進。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RCEP研究院院長楊睿在論壇開幕致辭中表示,未來幾年是中國—東盟深化經貿合作的戰略窗口期,中國主動向東盟單邊開放,將贏得中國—東盟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戰略主動。
中國—東盟在制度上深化開放與合作
2021年,中國與東盟正式宣布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構建了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在此基礎上,中國支持東盟推進制定東盟共同體后2025愿景和東盟一體化倡議,并愿意通過中國—東盟自貿區3.0建設、RCEP高質量實施,實現地區共同發展。
中國與東盟未來如何推進共建高質量的“一帶一路”?在戰略上建立了緊密而深厚的聯系之后,制度上的深化改革是需要繼續邁進的堅實一步。
緬甸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所執行董事會成員廷林恩認為,首先,合作雙方要確保項目透明、經濟利益公平并維護本土社區利益。他認為,“透明度”對于當地社區、政府和外國投資者之間建立信任至關重要。信息共享倡議使當地利益相關者能夠了解項目目標、潛力、社會生計和環境影響。
其次,他提議建立完善的問責制度,為當地人口創造就業機會,確保土地征用公平補償。他認為,確?!耙粠б宦贰毕嚓P的項目直接促進東道國的福祉,并最終促進國家的經濟增長,環境等各個層面的機會,才能使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真正達到互利共贏的目的。
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查雯進一步強調,“當試圖在其他國家推廣‘一帶一路’時,首先需要在兩國政府之間建立制度化的合作機制,這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發展重點?!?/p>
她認為,新加坡和中國合作的成功源于強大的制度基礎,以此深化經濟聯系,促進雙方在可持續城市和高科技制造等領域的合作。
查雯認為在新加坡—中國所建設的機制中最為重要的是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下稱“聯委會”)。她表示,聯委會是一種明智的初級運行機制,也是一種跨領域的監督合作。在中新雙邊的制度合作基礎上,蘇州工業園區、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廣州知識城等兩國重點合作項目成效顯著。
“2010年至2018年,新加坡已經獲得了超過378億美元的中國直接投資(FDI),超過30%的‘一帶一路’對外投資和85%的中國債券投資將新加坡作為軸心。”她由此總結,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大框架背景下,還需要靈活性的戰略、強大的機構和有效的外交,以此作為“一帶一路”其他共建國家與中國在制度上深化合作的深刻建議。
國際合作向多個新興的領域延伸
中國—東盟經貿關系的穩步發展成為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堅實基礎。中國—東盟貿易總額從2002年簽署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時的548億美元,到2023年提升至9117億美元。
中國與東盟在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合作之上,支持東盟印太展望提出的四大優先領域,即海上、互聯互通、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經濟及其他領域合作。
菲律賓中華研究學會會長盧西奧·皮特洛認為,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數字經濟和綠色經濟成為重點發展領域,東盟作為中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也迎來了轉型的機遇,可以在電子商務、物流、綠色能源建設方面進一步合作。
近年來,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持續深化與東盟在綠色能源領域的合作,在東盟參建的新能源項目不斷增加。中國能建在2022至2024年與東盟國家新簽合同338億美元,年增速達17%。
泰國國立法政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查瓦特·梅桑坦表示,“一帶一路”項目日益吸納了數字經濟與綠色發展等新興領域,旨在不僅強化物理層面的連接,更致力于構建數字連接的橋梁并促進生態可持續發展。這一倡議深度推動了區域內的互聯互通,為區域經濟一體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泰合作重點應包括,深化綠色可持續發展合作,擴大在電動汽車和清潔能源領域的項目,助力泰國汽車產業升級和能源轉型。”北京外國語大學亞洲學院教授、東南亞研究中心研究員宋清潤在論壇上建議。
2024年7月,比亞迪在泰國建成了東南亞首家電動汽車工廠,并已順利竣工,該工廠的年產能計劃為15萬輛。此外,長城汽車、上汽等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也在積極拓展泰國市場。據相關統計,目前已有7家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在泰國設立了汽車組裝廠,總投資額接近700億泰銖。
宋清潤認為,中泰未來可以加強在新能源領域的合作,比如增加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等項目,可以減少泰國對進口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也有利于中國企業在泰國,或者東南亞地區開拓更大的市場,此類合作實現了互惠互利。
“數字鏈接是為了未來可持續的包容性發展。”云南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副教授、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知識網絡中國協調中心負責人張蕾在發言中重點描繪道,數字經濟可以是中國和老撾未來的重點合作領域。
張蕾表示,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增強數字鏈接,比如加強建立更多的數字基礎設施來彌合數字鴻溝,以此減少貿易的程序,促使更多利益相關者加入數字化轉型;同時,提高數字化創新,開發數字軟件,增強了國家之間數字領域的相互認可等。
對于中國與東盟在新興領域未來合作的困難與挑戰,盧西奧·皮特洛認為,在這些新興領域的合作還面臨融資模式、風險評估和公共關系管理方面的挑戰。公私合作、多樣化融資和合資企業可以成為未來多樣的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