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見習記者郭聰聰 北京報道
仲裁法修訂草案于11月4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首次審議。這昭示繼2009年、2017年部分修改后,這部施行30年的仲裁法將迎來首次大修。
司法部部長賀榮受國務院委托對修訂草案作了說明,賀榮介紹,現行仲裁法自1995年施行,截至2024年8月底,全國依法設立282家仲裁委員會,當事人涉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處理的糾紛涉及金融、電子商務、建筑工程、海事海商、知識產權等多個領域,為服務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發揮了重要作用。
同時,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擴大,仲裁工作暴露出涉外制度缺乏、開放包容度不夠、監管制度不健全等問題,為推進新時期仲裁事業改革發展,須對仲裁法全面修訂,切實提升我國仲裁公信力和國際競爭力。
本次修訂著重對涉外仲裁制度進行了完善。
一、拓寬涉外仲裁案件范圍。將現行法“涉外經濟貿易、運輸和海事中發生的糾紛的仲裁”修改為“具有涉外因素的糾紛的仲裁”,使更多案件能夠適用“涉外仲裁的特別規定”。
二、增加具有中國特色的“特別仲裁”制度。針對涉外海事中發生的糾紛、自由貿易試驗區內企業間的涉外糾紛這兩類特定案件,明確當事人除可選擇通常適用的仲裁委員會仲裁外,還可選擇在境內地點、按照約定仲裁規則、由符合條件人員組成仲裁庭這一特別方式進行仲裁。
三、增設“仲裁地”制度。仲裁地作為當事人解決糾紛約定選擇的某個國家或者地區,是確定仲裁程序適用法、證據規則、仲裁裁決的國籍及司法管轄法院的重要依據。當事人可以書面約定仲裁地,并鼓勵涉外仲裁當事人選擇我國仲裁委員會、約定我國作為仲裁地進行仲裁。
四、支持仲裁機構“走出去”“引進來”。明確支持我國仲裁委員會到境外設立業務機構開展仲裁活動,同時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需要,允許境外仲裁機構在國務院批準設立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內依照國家有關規定開展涉外仲裁活動。
五、支持我國仲裁委員會參與國際投資仲裁。明確仲裁委員會、仲裁庭可以依照有關國際投資條約、協定,按照爭議雙方約定的仲裁規則辦理國際投資仲裁案件。
此外,修訂草案還就提高仲裁公信力、推進仲裁實踐創新作出規定,包括完善仲裁委員會內部治理及管理制度,提高仲裁委員會、仲裁員的透明度,拓寬仲裁員聘任渠道,規范仲裁員選聘管理,明確司法行政工作職責,完善監督管理制度,明確網絡仲裁法律效力,增加首席仲裁員選定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