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近日在媒體撰文表示,要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協同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和產業體系完備的供給條件,加快形成以國內市場為主導的經濟循環。未來一個時期,我國國內市場主導經濟循環的特征會更加明顯。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十四五”規劃提出的一項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建立強大、韌性、可靠的國內大循環是我國發展的根基和命脈所在,必須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立足國內、依托國內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能力的優勢,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展,充分挖掘內需潛力,進一步發揮消費基礎作用和投資關鍵作用,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構建強大的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和穩固的基本盤。
構建以內需為主導的國內大循環,是大國經濟的主要特征。我國改革開放之初相對依賴出口拉動,并成為世界工廠。當我們進入新發展階段后,要適應發展變化,依靠我國超大規模經濟體優勢,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新發展階段的外部環境也發生了變化,國際領域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經濟持續低迷,不斷弱化國際經濟大循環動能。我們在進一步擴大開放、暢通國際循環的同時,要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提升經濟發展的自主性、可持續性,增強韌性,為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構建新發展格局既是目的,也是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當前,我國不斷調整一攬子增量政策來穩定經濟運行,并通過結構性改革來釋放更多可持續發展的潛能。增量政策更多關注當前需求不足的問題。從長期的角度看,也需要盡快解決結構性矛盾和問題,避免形成新的結構性失衡和約束。因此,我們必須一邊通過加力加量的政策擴大內需,一邊要以構建新發展格局為抓手,矢志不渝地推進全面深化改革。
構建以內需為主導的國內大循環,要提高收入與改善分配。提高收入就需要通過創新提升企業效率,創造更多利潤與高收入崗位。要更積極地發展服務業,服務業是創造就業的最大來源,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服務業還有很大發展空間,關鍵是要降低服務業準入成本,通過擴大開放引入更多高端服務業。要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務等。要完善再分配機制,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調節精準度,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
構建以內需為主導的國內大循環,需要激發市場活力與高質量發展動力。要致力于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通過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在更高水平上引進外資。要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金融強國,推動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完善產權制度,實現依法治國目標,等等。
科技創新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處于核心地位。只有不斷推進科技創新,才能提高企業的全球競爭力與利潤率,創造更多財富支撐內需為主的可循環經濟體系。也只有通過科技創新才能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不斷提升供給質量。因此,科技創新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主要驅動力,必須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激活市場的創新活力,提高創新能力。經過多年不斷改革,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斷獲得新突破,未來,我們國內市場主導經濟循環的特征會更加明顯,大大提升了我國抵御外部沖擊的能力和韌性,也為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強大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