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 閆碩 北京報道
今年的9月29日是第25個世界心臟日,這一節日的設立旨在提高民眾對心臟健康的重視。隨著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劇,中國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持續上升,瓣膜疾病已成為我國最為常見的心臟疾病之一。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心血管病患病人數約3.3億,其中約有2500萬人受到心臟瓣膜病影響。
研究顯示,心臟瓣膜病變的風險從60歲左右開始升高,在75歲以上人群中每八位就有一位患有中重度瓣膜疾病。未來,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瓣膜疾病患病率還將進一步升高,預測將于2025年增加至4020萬人,成為我國面臨的突出健康挑戰。
由于瓣膜疾病癥狀無特異性,公眾對疾病及療法認知不足,相比龐大的患病人群,心臟瓣膜病誤診漏診率較大,很多患者未能及時診斷和治療,因而嚴重影響了治療效果及預后,進一步加重了疾病防治負擔。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副院長,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醫師郭應強教授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老年性退行性心臟瓣膜病患者持續增加的情況下,早診早治是關鍵。從基層社區醫院層面看,主要通過設備的普及、人員的培訓,以及在一些健康管理的適當階段加入心臟??茩z查項目,就可以達到比較好的效果?!?/p>
南京鼓樓醫院心臟外科執行主任周慶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近年來,隨著醫學的高速發展和對疾病發病機制認識的不斷深入,針對心臟瓣膜病的創新治療方案不斷涌現,將朝著更微創、更耐久、更個體化的方向發展。
“對于瓣膜患者來說,一個成功的手術,不僅需要醫生在治療過程中考慮患者的情況,更需要患者以對自我健康負責的態度積極主動地與醫生溝通自身意愿,共同確定最終治療方案?!敝軕c說。
強調早診早治
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大概有2億多人患有心臟瓣膜疾病,每年死亡人數大概有260萬。當前我國65歲及以上癥狀性重度主動脈瓣狹窄(AS)患者接近200萬人。若得不到及時治療,重度AS患者的兩年生存率僅為50%,五年生存率僅為20%。
實際上,在我國的2500萬心臟瓣膜病患者中,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已經患病,接受治療的比例較低?!?022年中國心血管外科手術和體外循環數據白皮書》顯示,中重度主動脈瓣疾病患者的總體瓣膜手術治療率僅為47.1%。
“退行性改變是衰老的一種表現,我們其實并沒有太多有效的方式進行預防?!惫鶓獜姳硎?,現階段可及性的技術或者方法,更多的是早期發現、合理干預,以得到更好的遠期效果。發現和診斷心臟瓣膜病并不難,理想狀態下,社區醫院也能進行規范化的心臟彩超篩查。因為檢查設備和技術能夠普及到基層,心臟彩超本身的檢查費用比較低,而且無創,對病人沒有損傷。
郭應強進一步表示,對于50歲以上的人群,在體檢的時候應該將心臟超聲檢查納入其中,更早地發現心臟瓣膜疾病。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當前業內對社區醫生的培訓往往只在心血管疾病預防層面,一些社區醫生很難通過相關設備準確發現或判斷疾病。
周慶也認為,提高基層醫院心臟超聲診斷水準,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即使是在比較發達的東部,百強的縣級市內,心臟瓣膜疾病整體的知曉率、就診率和治療率都不是特別高。
“我們并不能把患者過度集中在高水平的醫院或醫學中心,這樣既滿足不了病人的需求,也大大加重了醫療機構的負擔。應當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把醫療資源充分地利用起來,逐步提高不同層級醫療機構的醫療水平,為更多患者服務。”郭應強補充道。
此外,進一步強化患者對疾病及治療理念的科學認知,提升其自身在診療全過程的參與程度也成為提高臨床獲益的又一關鍵。
在此基礎上,臨床對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被更好推進。周慶表示,對于心臟瓣膜疾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首先在有高危因素時就需要進行干預,其次有結構性損害時,需要控制高危因素,延緩疾病進展。已經到達手術指征的患者要積極尋求治療。此外,術后患者要對心臟康復做長期自我管理,避免各種對心臟有損害的行為及生活方式,還要定期隨診。
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
愛德華生命科學大中華區高級副總裁兼總經理鐘順和指出,心臟瓣膜病作為一種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且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其患病群體龐大,治療需求迫切。近年來,微創、介入等創新治療手段在全國的覆蓋率逐年提升,也為患者帶來了更多的治療選擇。
周慶介紹,上世紀50年代,心臟外科有了第一次飛躍,即體外循環,這樣可以完成體內的植入手術。本世紀有了第二次飛躍,出現了瓣膜疾病微創技術,讓患者有機會脫離體外循環。然而,微創只是一種方式,選擇微創手術一定不能以犧牲治療目的為前提。
周慶進一步表示,目前常用的微創手術主要有以下方式,第一種是小切口心臟手術,這類手術和常規開胸手術沒有太大差別,都需要經過體外循環,不過可以通過改變切口減少組織創傷。第二種是經導管瓣膜手術,這類手術脫離了體外循環,并且能夠把瓣膜放在合適的位置,高齡和高危患者能獲得非常好的效果。此外,還有經導管二尖瓣的修復手術,對于高齡和高危病人來說,也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
當前,國內已上市多款心臟瓣膜創新產品。其中,愛德華的SAPIEN 3是首款在華上市的外資TAVR產品,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獲批上市的球囊擴張式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系統。根據公開信息,目前SAPIEN 3瓣膜已成功落地全國27個省市的112家中心,累計在全國應用超2000例,手術成功率達98.7%。
事實上,隨著新型介入技術和器械的發展,患者受益人群已經發生了變化。郭應強指出,微創、介入技術最開始面向的是70歲及以上不能耐受外科手術的病人,最新的指南把要求降到70歲以下,外科手術低?;颊咭餐瑯涌梢越邮苓@類手術。這正是因為其穩定的效果,能讓更多患者從術中獲益。
業內普遍認為,在治療方案制定過程中,應從全局出發,重視“患者參與”在治療中的作用,在醫患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對患者的預期壽命、個體情況、生存質量等進行綜合考量,制定符合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治療方案,實現患者最大獲益。
例如,對于年輕瓣膜疾病患者來說,首次植入生物瓣10~15年后,盡管不需要終身服用抗凝藥,但有可能面臨瓣膜衰敗問題,需再次植入新的瓣膜,因此第一枚瓣膜的選擇還需考慮短期效果及長期預后,確?;颊呶磥砣杂袡C會接受治療,實現更長生存。
“當下瓣膜疾病越來越復雜,在治療過程中,不僅需要患者的參與,還需要多學科團隊,特別是心臟內外科醫生團結協作,才能為患者帶來最佳的治療效果。”郭應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