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蕓(中山大學國際金融學院教授、高級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近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第三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上表示,突出加快推進投資端改革。資本市場發展要考慮融資的需求,更要考慮投、融資兩方面的平衡發展,融資端和投資端是資本市場功能的一體兩面,以融資端改革為切入口,逐步推進資本市場投資端改革,才能形成投融資功能良性循環的生態。
資本市場的投資端改革應從多方面積極推進,核心是要求上市公司和相關專業投資管理機構提高質量,嚴格要求上市公司主動作為,修煉“內功”,聚焦主營業務,提高治理水平,提升創新能力。針對不同機構投資者的特點分類施策,推動完善保險、理財、養老金等各類中長期資金長周期考核、稅收優惠、會計核算等配套制度機制,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形成資本市場功能充分發揮、各類資金保值增值、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高效、協同局面。
今年9月,中國證監會會同中央金融辦出臺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打通影響長期資金投資的制度障礙,釋放與資本市場的適配性,針對社保、保險、理財等資金入市的堵點、痛點,提出三方面的舉措:一是建設培育鼓勵長期投資的資本市場生態;二是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支持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穩健發展;三是著力完善各類長期資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并針對險資、社保基金、企業年金、各類養老金、理財等五大類“長錢”進行制度安排,豐富資本市場產品工具,提升投資交易便利性,構建“長錢長投”市場生態,打通社保、保險、理財等資金入市堵點,引導社保、保險、年金等長期資金配置A股。
資本市場生態方面,要完善適配長期投資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完善中長期資金交易監管,完善機構投資者參與上市公司治理配套機制,推動與上市公司建立長期良性互動。上市公司方面,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鼓勵上市公司回購增持,有效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嚴厲打擊資本市場各類違法行為,持續塑造健康的市場生態。同時,加快“出清”步伐,“常態化”退市是全面注冊制市場的必要制度,是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制度基石,是價值投資和專業投資的制度保障。只有應退盡退,才能實現優勝劣汰、優化資源配置。險資方面,應培育壯大保險資金等耐心資本,打通影響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制度障礙,完善考核評估機制,豐富商業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模式,完善權益投資監管制度,指導國有保險公司優化長周期考核機制等。
權益類公募基金方面,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支持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穩健發展。加強基金公司投研核心能力建設和風險控制能力,制定科學合理、公平有效的投研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引導基金公司從規模導向向投資者回報導向轉變,為投資者創造長期穩定收益。豐富公募基金的可投資產類別,建立ETF指數基金快速審批通道,持續提高權益類基金規模和占比。同時,鼓勵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豐富產品類型和投資策略。推進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特別是指數化投資,降低養老金、銀行理財、保險資金等中長期資金的投資成本,吸引各類長期資金通過公募基金增加權益類資產配置,推動權益類基金發展,為公募基金行業更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居民財富管理需求、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提供充足資金和良好環境。
配套政策制度方面,要優化稅收、會計等政策,稅收、會計規則往往影響企業年金等資金的入市積極性,企業年金運作較為復雜,各地區、各企業差異較大,目前年金計劃需要繳納較高的所得稅,相當于加征資本利得稅,可能對企業年金通過投資增值產生影響。也應考慮適當放松投資比例限制,投資比例亦是制約長期資金入市的因素。社保、銀行、保險機構在權益配置比例方面約束較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長期資金入市的潛能,亟待配套政策加以解決。制定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方案,指導公募基金行業穩妥有序開展費率機制改革。
長期資金投資運作專業化程度高,穩定性強,能夠有效緩解市場短期波動,發揮資本市場“穩定器”“壓艙石”的作用。在經歷市場的長期波動后,應通過供給端的改革框架,側重資本市場的政策端口,利用多種舉措引導長期資金提高權益投資比重,提升中國證券市場的投資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