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愿 北京報道 新華社消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于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未來一年經濟工作作出系統部署并提出重點工作要求,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已為經濟工作定下了主基調。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了哪些新信號,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進行了梳理和解讀。
(數據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開資料梳理)
1、明年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
對于2024年經濟增長情況,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表示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即將順利完成,此前政治局會議表示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將順利完成。
對于明年經濟發展主要目標,會議給出定性目標: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保持就業、物價總體穩定,保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而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未體現相關表述。
“此次會議工作總基調較為罕見地提出了明年主要的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敝袊y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解讀稱,明確提出“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放到了更加優先的位置。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意義十分重大。建議明年經濟增長目標定在5%左右,這是預期引導,也是信心表達,非常重要。因為我國已經確立到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也就是人均GDP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需要從2020年到2035年的15年里年均增速達到4.72%。如果明年能夠明確5%左右的增長,這樣有利于“十四五”經濟增速維持在5%左右的水平,也能夠為以后留下更多的空間。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表示,2025年經濟增速預計仍會定在5.0%左右。首先,因為我國在2035年實現人均GDP翻番的目標,隱含要求是年均增長率不低于4.6%。其二,目前需要提振信心與預期。其三,經濟增長目標作為政策指揮棒,方便調動資源保增長。
政府工作報告對于今年的主要經濟目標為:GDP增長5%左右、CPI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等。
2、提高財政赤字率
對比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年的會議在財政政策方面直接提出“提高財政赤字率”。
事實上,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已經多次提到赤字率問題。10月12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藍佛安表示,中央財政還有較大的舉債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11月8日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新聞發布會上,藍佛安表示,積極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間。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近年來實際赤字率最高的年份是2023年和2020年,分別為3.8%、3.6%,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明年要“提高赤字率”,預計2025年財政赤字率有望達到4.0%。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表示,預計2025年財政赤字率會明顯上調,赤字率可能定在4%或以上,是非常重要的正面信號。這意味著打破過去多年思維定式,放棄了3%左右的財政赤字約束,采取更強有力的逆周期政策。
章俊也表示,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預計2025年赤字率在4%以上,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有望進一步提升,財政加碼的方向在傳統投資和民生之外,仍將進一步加碼消費和房地產領域。
會議還提到要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兜牢基層“三?!钡拙€。根據官方公開數據,2024年財政赤字率按3%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規模為1萬億元,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額度為3.9萬億元。結合多位專家分析,明年超長期特別國債有望在1.5萬億元至2萬億元,專項債額度有望在4.5萬億元左右。
3、適時降準降息
會議提出,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
“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改變了自2011年以來的定調,市場關注明年貨幣政策將以何種方式進行適度寬松,此次會議給出了答案:降準、降息等。不過,受制于內外部環境,實際降低力度能到多少市場有一定分歧。會議提到要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按照上述多位專家預計,2025年經濟增速預計仍會定在5.0%左右。光大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認為,結合前期的政策力度、當前的經濟運行情況、明年“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取向,判斷明年有可能降低OMO利率20-30bp并引導存貸款實際利率進一步下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1.5個百分點左右、央行凈買入國債的規模將明顯大于今年?!爱斎?,如果市場主體預期得到穩定、活力充分激發,那么明年貨幣政策寬松的幅度會比我們預測的小一些?!?/p>
“財政金融配合將成為明年宏觀政策組合的主旋律,央行將借助買賣國債、買斷式逆回購等創新工具支持財政政策發力,通過再貸款等結構性工具支持產業政策發力。”明明認為。
短期來看,目前市場在等待新一輪降準何時落地。此前央行行長潘功勝表示,“今年年內還將視市場流動性的狀況,可能擇機進一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25-0.5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會議還提到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此內容與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表述基本相同。這也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連續兩年提出此要求,此前為“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這體現了貨幣政策對物價的重視。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403.45萬億元,同比增長7.8%;廣義貨幣(M2)余額309.71萬億元,同比增長7.5%。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GDP增速為同比增長4.8%;前1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0.3%。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在金融“擠水分”效應減弱后,明年新增信貸、社融規模有望恢復較快增長。
此外,會議還提出探索拓展中央銀行宏觀審慎與金融穩定功能,創新金融工具,維護金融市場穩定。宏觀審慎方面,央行已發布《宏觀審慎政策指引(試行)》,明確了建立健全我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的要素。潘功勝此前在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和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處置機制。將立足宏觀視角,著力把握好經濟增長、經濟結構調整、金融風險防范之間的動態平衡,完善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和處置體系,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密切關注經濟金融運行,及時加強逆周期調節,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隱患。
助力金融市場穩定方面,央行已經推出了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FISF)操作兩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但實施效果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4、大力提振消費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列出了明年的九大重點任務,并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列為首位,去年會議將“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列為第二位,位居“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之后。
明明表示,“三駕馬車”中,消費是明年的重要政策抓手。2024年年初以來,消費在重要會議通稿中的位置有所前移,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擴大內需放在科技創新之前,其中提振消費放在提高投資之前,體現國家層面對消費需求的重視。
“這意味著2025年要把提振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從而與以往逆周期調節往往更多偏向投資有所不同。這顯示明年各項宏觀政策將向提振消費集中用力,推動居民消費加速增長。明年貨幣政策對居民消費信貸的支持力度也會顯著加碼,不排除設立定向支持工具的可能;各級各部門會更加注重優化消費環境、拓展消費場景,重點支持文娛旅游等服務消費增長點?!蓖跚嗾J為。會議還提到,加強財政與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投資有效帶動社會投資。
“兩新”是今年大力提振消費的重要舉措之一。11月19日,國家發改委表示,“兩新”工作開展以來,截至目前,已經推動各方面出臺實施細則近300項,持續發揮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引導帶動作用,努力以“兩新”政策激發品質新生活、產業新動能、市場新活力。
此次會議提出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明明表示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可能通過提升額度、拓寬使用范圍等方式加大對經濟的支持力度。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李超此前表示,“兩新”政策下一步安排,一方面將開展加力支持“兩新”政策效果評估,總結延續好的經驗做法;另一方面將研究提出未來繼續加大支持力度、擴大支持范圍的政策舉措,待履行相關程序后適時公開發布,持續以“兩新”政策推動群眾受益、企業獲利、經濟向好。
商務部消費促進司二級調研員宋英杰此前也表示,提前謀劃明年的汽車以舊換新接續政策,穩定市場預期,并持續完善汽車相關政策,促進二手車放心、便利交易。
5、地方債務未列入重點領域風險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具體點名了房地產、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非法金融活動。而去年的會議指出要統籌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
11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議案》的決議。
藍佛安解讀稱,安排6萬億元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是黨中央統籌考慮國際國內發展環境、確保經濟財政平穩運行,以及地方政府化債實際等多種因素,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6萬億元債務限額,分三年安排,2024—2026年每年2萬億元,支持地方用于置換各類隱性債務。從2024年開始,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專門用于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戶區改造隱性債務2萬億元,仍按原合同償還。
“上述三項政策協同發力,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從14.3萬億元大幅降至2.3萬億元,平均每年消化額從2.86萬億元減為4600億元,不到原來的六分之一,化債壓力大大減輕。我們估算了一下,地方依靠自身努力化解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甚至有些地方是比較輕松的。”藍佛安認為。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執行院長袁海霞認為,作為今年一系列增量政策的“重頭戲”,11月8日人大常委會公布的“6+4+2”化債方案,是一攬子、綜合性的“組合拳”,力度大、靶向準、思路新,將有力推動地方債務化解。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認為,化債緩解了地方政府的流動性風險,但化債仍未結束,部分區域仍面臨付息壓力和“三保”壓力。要充分利用時間窗口構建債務管理長效機制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核心是建立債務和資本預算、提高中央事權和支出比重。